一盏一盏的灯
“附着在大地上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便成了尘埃。”确实,同一事物,用不同角度去看,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低年段的孩子调皮再正常不过,一次听课让我的眼光更多地投到了他的身上。瘦小的身躯,黝黑的皮肤如同光滑的泥鳅,圆溜溜的大眼睛总爱骨碌碌地不停转。这些都没什么,他还有特殊身份——家长眼里的“淘气包”,老师心中的“捣蛋鬼”,同学不愿与之玩耍的“坏孩子”,其实从他被安排在讲台边的座位,从他字迹潦草的作业,从他不太整洁的穿着打扮上就能看出一二了。
这节课,老师让学生静心写字,伴随着悠扬的旋律。看着孩子们握铅笔的小手在纸上用力地来回行进,我仿佛觉得他们和创作者一样让人肃然起敬,体内蕴藏的无穷力量释放喷薄。就在赞叹之际,他趁老师一个不注意,竟钻到了桌子底下,弄出轰隆隆的噪声。面对这样一个在公开课上不守纪律的孩子,真的不知说什么好。
跟老师之前的聊天也了解到,这些天,老师一直耐着性子不发火。曾经,一个小女生鼻子突然流血,急得老师如热锅上的蚂蚁。“老师,您在这上课,我把小花送到校医室。”他嘴里蹦出来的。班上没有一个同学伸出援手,没有一个同学愿意替老师分担,都埋着头做自己的事。或是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或是没时间、嫌麻烦,老师不了解,我也不清楚。
什么“淘气包、捣蛋鬼、坏孩子”,通通去一边吧,我对他的看法改变了。“教育就是挖掘人性”,所见略同。
每个孩子都是造物主赐予我们的礼物,有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他们不需要标签,需要的是发现他们身上闪光点的眼睛。成长是一个艰辛不易的过程,等待和陪伴共同成长。
只是时间问题,我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