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琳琳博客 |
杨琳琳3月教学反思——简化教学目标,丰盈教学内容 ——《搭支架》听课反思 发布时间:2016/4/15 16:39:34 作者:杨琳琳 点击:2737 作为一名新教师,首先应该学会如何准确、高效地落实教学目标。面对一颗创新的心,如何正确地将创新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不是花哨的噱头。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组织课堂教学,做一个会讲故事的科学教师······我深知自己教学工作中有很多不足,做了以下反思: 一、简化教学目标 和前辈老师们小组讨论时,组内老师前一半时间基本在交流教学目标安排的合理性,我也学习到了一些。我觉得简化教学目标,才能真正起到其实际作用。这里的“简化”并不等于“简单”。而是指将模糊、繁杂的教学目标,转变为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这是一节好课的首要条件。 1、明确要学什么(名词)。 我们要学什么?在教学目标中要以精确的概念(名词)呈现。这个概念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出于某一个知识领域。备课伊始,应从全册教材、板块知识、单元内容等大的方面,总体考虑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形状与结构知识领域内,第一课时《折形状》和第二课时《搭支架》,一个是平面结构,一个是立体结构。在不同的科学活动中,学习不同的科学概念,掌握不同的科学技能,所以两课的教学目标得分工明确。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既不能什么都想教,而不切实际地设置繁多的目标,也不能过于精减,让科学课显得单薄乏味。 2、明确怎么学(动词)。 针对“学会分析稳定性结构的特点”中的分析一次,我们有所讨论,分析多指给予一般理论支撑下,对一些事物和现象的理解和解释。而在本课教学中,更多的不是运用知识去解释现象,而是从操作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知道稳定性结构的特点。从“分析”到“知道”,仅仅是一个动词的改变,牵动的却是教师该组织何种活动,引导学生该如何去学的问题。所以针对难易程度不同、知识类型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准确设置教学目标中的动词。 结合以上两点的思考,我试着写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纯属纸上谈兵。
二、丰盈教学内容 南湖二小章欣乐老师的介绍,让我有很多感触。记得听过一位特级教师说过:“我不教知识,只为和孩子在课堂上一起获得不一样的成长体验。”这位老师很注重创新,将每节课的创新视作课堂唯一的教学目标。和章老师一样,在教学中,我总是去想一些新颖的、创新的教学小环节去给我的课增色,但是往往都得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我今天感觉到,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经常会钻“创新”这个牛角尖。而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和丰富性。在丰盈教学内容的同时,并不是所有沾上边的学习素材都能拿来就用,而是要有选择性、有层次地呈现这些学习素材,从而使教学内容的设计既有层次性,也有厚度。 我的反思不够深入,但确是今天的所思所想。记得工作第一年,每次写听课反思,都会能拖则拖,听课后好几天才写出一篇反思。虽然总有懒惰的心,但还是明白要成长,就必须且行且思!
![]()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
|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071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5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