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日 星期三 农历甲辰【龙】年四月初八
请您登录:○教师 ○学生 ○家长
当前位置:学术研究>教学反思>正文


[内部]徐恒娟三月教学反思
发布人:徐恒娟  发布时间:2019/3/25 15:09:05

家校携手共育,助力孩子成长

        家校合作,应分成三部分来理解:家、校、共育,家就是家庭,校就是学校, “共育”是两者之间为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因此“家校共育”就是家庭与学校为达到帮助儿童更好地成长、发展这一共同的目的,两者形成合力对儿童进行教育。因此,在这里学校在教育学生时需要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要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这样方程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成长。

一、 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真正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要想获得教育的成功,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情感动态,只有这样,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形成有效的教育。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老师和家长不仅要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也要了解学生在家的一言一行。形成家校合作共育的格局,让家长和学校密切联系、及时沟通,能够使得双方及时发现学生的动态,出现问题时能够共同研讨教育学生的策略方法,及时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拓展学校教育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素质教育要求将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教育立体化体系。家庭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学生的终生导师。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成人成才中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就如同单枪匹马,势单力薄。家校合作可以促使家长将一些建议或意见带到学生,同时监督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学校又可以利用家长这一丰富、有力的资源,不断调整教育思路,优化环境,与时俱进,改进教育理念,从而在时间及空间拓宽、延伸学校教育,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三)有利于家校互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正确三观的形成,需要联结各方面的力量,数年如一日的努力。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目的一致,但教育内容的侧重点不同、教育方式有差异。家校合作可以使双方在教育的很多方面实现互补,从而不会导致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相互割裂、脱节,不间断持续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成才,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二、 家校共育的途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因此,为了学生的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成为孩子们坚强的后盾,从而切实为青少年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祖国的未来做好准备工作。

(一)树立家校共育新理念

家校合作理念的一致是促进家校共育成功的基本前提,家校双方要从根本上改变对彼此的偏见,充分认识到合作共育的重要性,通过沟通和协商消除彼此的误会,共同构筑家校合作新局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在家庭方面,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摒弃对学校教育的过度依赖心理,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主动承担起家庭教育的重任,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的方法,用正确的思想与行动正面影响孩子,同时要与学校达成合作的共识,积极主动与学校沟通孩子情况,能够参与学校教育。学校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集体场所,在这里,不仅仅要授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应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了达到更好的家校共育的效果,学校首先要信任家长,对于学校的教育管理,教师要能主动邀请家长参与其中,让家长也能真正成为学校管理的一份子,并且与其保持良好且持续的互帮互助的关系。学校自身要在行为上保持与家校合作理念的一致,通过建立“校委会”等专门服务家校合作的组织,保障家校合作的有效进行。

(二)开辟家校共育新路径

互联网+的时代,网络技术的飞快发展,为家校合作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将传统的纸质媒介过渡到新媒介,开通多种双向家校信息沟通的渠道,开辟新的路径。

学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掘并利用新媒体资源,例如校讯通、QQ、微信、微博、网络论坛等等,让其成为家校共育的新渠道、新桥梁。学校也可以专门针对家校合作,在校园网上开设“家校合作论坛”,创办“家庭教育”等栏目与家长进行互动交流。同时学校应该及时更新网络信息,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如“V校”,及时更新学生在校的各项表现,不论是课上的精彩表现还是课后的感人瞬间,都可以向家长展示,充分发挥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各个优势。当然不能一味地追求新媒体的交流方式,却摒弃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应将两者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人文化和科技化并进的教育方式。我们也可以利用社区这一现有的资源,聚集各种社会资源,参与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建、共育、共生,形成新的“大教育观”。

(三)注入家校共育新血液

家校合作共育不应只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忽略其身心发展,一味地追求分数至上,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或许会造成孩子某种人格的缺陷。因此要为家校合作注入新的血液,真正将“以人为本”落实到共育的实际行动中去,淡化教育的功利性色彩,由“分数至上”专项“儿童至上”,真正以“人”作为教育的对象,最终指向“人”的发展。作为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时,要更多地关注孩子在校、在集体中的表现,关注其与人交往的能力、沟通协调的能力等等,不该只关注“问题学生”,也要多多关注在班级默默无闻、边缘化的学生,他们其实是很需要关注的对象;作为家长,与教师沟通交流时,要更关注孩子在家与家人相处的情况,关注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性格的培养等等。家长和老师不应单一地关注孩子的缺点,也要关注孩子的闪光点,“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应对每个孩子都充满期待。除此之外,家校共育合作的内容还可涉及探讨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学校课程设置等一切与孩子相关的问题的交流,从而真正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构建幸福德育,核心要素应是家长的支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天然合作者,家庭和学校是帮助孩子起飞的双翼,只有向着同一个方向、为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时,学生才能真正展翅飞翔。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最新发布
班级管理“缅怀先烈,不忘…
班级管理“学雷锋,做好事…
班级管理“传承宪法文化,…
班级管理红领巾讲解员
教育要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教育要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督导新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教育要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教育要闻陶行知学校承…[图]
教育要闻建邺区教育信…[图]

  本文相关
全员育人:赴爱之约,共话成长…
全员育人:“集小善,行大爱”…
区级德育论文《“双减”背景下…
“春暖花开,筑梦未来”——四…
南京市陶行知学校开展三年级十…
我们会打扫卫生啦
家长会:教育需要及时沟通
亲子齐上阵,装饰美丽的家
班主任培训,伴我成长!
学会静待每一朵花期!
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
                                

站内搜索 网站地图 电子邮箱 在线调查 后台登录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md855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4

主办单位:南京市陶行知学校 地址:(小学部)南京市建邺区积贤街17号、(初中部)南京市建邺区上新河街12号() 电话:87752066、87752108

苏ICP备12081047号

通知公告
校园风采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