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日 星期三 农历甲辰【龙】年四月初八
请您登录:○教师 ○学生 ○家长
当前位置:书香校园>读书节专栏>正文


[内部]李森 读书笔记
发布人:李森  发布时间:2016/6/13 20:28:53

理想的殿堂

                            ——读《孙双金与情智教育》有感

早就知道,孙老师不仅是一位享誉全国的语文特级教师,还是全国名校600家之一的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他所倡导的“情智教育”更是为教育界人士所津津乐道。但是“情智教育”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教育,它对于我们的课堂是否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我们又应该如何实施这种所谓的“情智教育”……我的脑中冒出了许许多多的疑问。也许,现在的我,已经找到了些许答案。

2001年,时任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的柳斌同志莅临北小参观指导后,感慨万千,不禁挥笔题词:含爱生情怀,有育人智慧。也许正是出于教育工作者与生俱来的那份细心与敏感,2003年,作为引进人才初进北小校园的孙老师在看到这十个大字时,顿时眼睛为之一亮、心中为之一颤,“情智教育”四个字就像上帝的馈赠一般一下子跃入了他的脑海。

情智教育,指的是教育者运用自己的情感和智慧作用于被教育者,让受教育者的情感与智慧和谐共生。身为校长,孙老师的心中不仅要装着学生,还要装着承担了繁琐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全体教师,所以他的“情智教育”理念是针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来的。正如孙老师所说:“我的‘情智教育’是从情智管理、情智课堂、情智校园、情智活动着手,培养情智教师和情智学生。”在这里,我想谈谈我感触最深的“情智管理”和“情智课堂”。

一、情智管理

虽然“情智管理”是作为校长的孙双金针对学校教师提出来的,但是,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认为这一理念完全可以巧妙地运用到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去。所谓“情智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自己的情感与智慧作用于被管理者,营造出富有浓郁人情味的和谐、高效的集体氛围,充分激发被管理者的情智潜能,让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最优化发展的管理。它强调“三重”:

1、重发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孩子都是具象的个体,既然如此,我们就更应该正视每一个孩子的长处和短处。首先,教师应具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在适度的鼓励与表扬中放大其优点。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向优向善的内驱力,如果教师在放大其优点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指出他(她)的不足,并对他提出自己进一步的期望,孩子一定会欣然接受,乐于改进的。

2、重关怀。人与人之间需要关怀,师生之间更是如此。我认为,教师应时常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他(她)的关怀,将自己浓浓的爱意播洒进孩子的心田,唯有这样,孩子的心中才能绽放爱的花朵,散发爱的芳香。也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对于他(她)的必要的制约甚至是强迫。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思是当政者运用道德来治理国政,就好像北极星,安居其所,而其它众星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同样的道理,在教育教学中,“为教”不也需要“以仁”吗?

3、重激励。人需要激励,孩子更需要老师的激励。正如孙老师所说:“学会赞美下属是领导者必备的素养之一。”学会赞美孩子同样也是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其实,不光是赞美,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次轻柔的抚摸……都可以对孩子起到激励作用。这种激励之于孩子的影响就如春风之于细草一样,虽然微不足道,却是深远持久的!

二、情智课堂

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主阵地。根据“情智教育”的理念,孙老师进一步提出了“情智课堂”的观点。

我想,只要是稍有责任心的老师肯定都曾经在心中无数次地试演自己理想中的课堂。孙老师在书中也专门花了大量的篇幅向读者描述了他心中的语文教育。孙老师由《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一书中的案例引发了无尽的遐思——一个大学教授问学生为什么不好好听语文课,学生回答道“因为你们老师在课堂上只给我们压力,不给我们魅力,如果你们的课堂教学充满魅力,我们何尝不愿意好好听呢?”是呀,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我们给予学生更多的是压力、纪律、规矩的约束,却缺少了语文教学应有的魅力——思想的魅力、文化的魅力、情感的魅力、艺术的魅力、个性的魅力……我们呼唤有魅力的新课堂!

《新课程标准》是点燃在每一位教师前方的明灯,它的出现无疑是对“新课堂”强有力的呼唤。孙老师在“我心中的语文教育”一章中提出:

“新课堂应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具体体现在一堂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只有在课堂上不断地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其“小脸通红”,不断地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其“小眼发光”,学生才会想学、乐学,才会对你的课堂充满无限的期待。他们再也不会厌恶语文,而是打心眼里喜欢语文,进而喜欢那位天天站在他们面前、融入他们中间的语文老师!

“新课堂应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充满激励,充满赏识,充满尊重,充满期待。反观孙老师的课堂教学视频,我们确实经常能够听到他对孩子催人奋进的激励、不加吝啬的赏识、充满民主的尊重以及满含耐心的期待。

“新课堂应是充满问题探索的课堂”——“学问,学问”,应是在问中学,在学中问。过去提倡的启发式教学重在老师问学生答,学生仍是被动的接受者。我们的新课堂呼唤的是“学生问、学生议、学生辩的由学生自主探索的崭新课堂”!这样的课堂才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勃勃的生命活力和智慧风采才会尽情地释放出来。

“新课堂应是充满知识魅力的课堂”——知识本无所谓情感和魅力,但是有情的人能把无情的知识教得有情,有魅力的教师能把无魅力的知识教得充满魅力。我们怎样让无生命无情感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无疑,这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原有好课观的基础上,孙老师进一步提出了“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的新好课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尤其重视学生的读书训练,重视学生对于文本“感知、理解、品味”三方面的朗读训练。一篇课文教完了,学生能把课文读得朗朗上口,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朗读的训练才算真正到家。“议论纷纷”强调的是说的训练,我们要因问题、因训练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说话形式——同桌互说式、一问一答式、四人小组讨论式、分组辩论式、一人主讲他人补充式等等,这样才能真正灵活多变地组织说话训练,使得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议论纷纷。当然,我们应注重“议论纷纷”时的目的性以及条理性。在孙老师的眼里,“高潮迭起”是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一堂课必须得有一两个精彩处,闪光点。针对当前语文课堂的通病,孙老师继而提出了“写写练练”。我们的课堂再也不能满堂问,满堂讲了,必须要有一个练习的时间才不至于造成学生大脑皮层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一讲一练,学生才能够将所得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好课像登山”,这是孙老师提出的又一个好课观念。这一观念引起了我的深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攀登什么样的山,路径由谁选择,我们又应该怎样上山呢?这些问题,孙老师在接下来的叙述中都令人信服地做出了答复。他认为:课堂应攀登三座大山——知识的高山,思维的高山,情感的高山。在攀登这三座大山的过程中,我想,我们为何不能尝试着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去选择、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探索学习的路径呢?也许我们会怕孩子在攀登的时候碰壁或是摔倒,但是这又何妨!不碰壁、不失败,学生怎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确的路径?须知“失败是成功之母”。我时常在想:我们的学生几乎占据了教室面积的95%,那么我们为何不能将课堂上95%的空间也归还给学生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总是那么的吝啬、那么的胆怯,不愿意更没有胆量把课堂上真正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我们到底在怕什么?!

读完本书后的那个晚上,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情智教育,情智教育,要想培养“情”与“智”和谐发展的情智型学生,最先要做的是什么?是做好我们自己!要知道,只有“情”与“智”和谐发展的情智型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情智型学生。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位情智教师呢?正如孙老师所说:“情智教师应该是仁者与智者的结合。”教师首先要做一位仁者,充满仁爱之心——爱自己、爱学生、爱家庭、爱生活。他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呵护、欣赏与宽容。教师更要做一位智者,他应该是博学的,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够学到课本上的东西,还能学到超出课本又不脱离课本的东西;他还应该是睿智的,从他口中所流淌出来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有重量有智慧的——让人豁然开朗,让人柳暗花明,让人如沐春风!

“要做一名情智教师。”多简单的一句话!但要达到这种境界却绝非一日两日之功。诗哲泰戈尔有言:“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遥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教育离我们真的很近,近到触手可及;然而教育离我们又是那么的遥远,远到我们永远达不到她的圣殿!我想,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唯有孜孜以求,奋发进取,才有可能无限接近教育的真谛,叩开教育殿堂的那扇大门!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读完《孙双金与情智教育》后,我更加笃信朱永新教授这句发人深省的教育名言了。正如每一朵鲜花的绽放,都离不开细雨的滋润和阳光的抚触一样,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也都离不开优秀书籍的陶冶与滋养,更离不开无数次的教学实践,实践,再实践;研究,研究,再研究!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最新发布
班级管理“缅怀先烈,不忘…
班级管理“学雷锋,做好事…
班级管理“传承宪法文化,…
班级管理红领巾讲解员
教育要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教育要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督导新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教育要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教育要闻陶行知学校承…[图]
教育要闻建邺区教育信…[图]

  本文相关
[内部]朱姝 四月教学反思
才艺选拔“各显神通”
我的班级我装扮
争做勤劳“小陶子”
[内部]李森 6月教学反思
[内部]特长家长进班级,提升…
[内部]教学反思
[内部]李森 5月教学反思
[内部]五一假期“我劳动我光…
[内部]李森4月反思
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
                                

站内搜索 网站地图 电子邮箱 在线调查 后台登录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md855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4

主办单位:南京市陶行知学校 地址:(小学部)南京市建邺区积贤街17号、(初中部)南京市建邺区上新河街12号() 电话:87752066、87752108

苏ICP备12081047号

通知公告
校园风采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