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梅华博客 |
2015南京市卓越班主任高级研训班培训小结 发布时间:2016/6/3 19:07:51 作者:赵梅华 点击:984 2015南京市卓越班主任高级研训班培训小结 自我感觉2015年最幸运的一件事就是被区里推荐参加了为期四个月的“2015南京市卓越班主任高级研训班”。如果要用几个关键词总结我这次培训的经历,我觉得应该是“幸运”“成长”“收获”。
自入职以来,参加过的各级各类、大大小小的培训不计其数,但从来没有哪一次培训能让我有过如此强烈的“幸运”感。何以“幸运”?一是因为有了在东方最美校园——南师大随园校区生活、学习的体验。我仿佛又做回了学生。开班之际正值春日,每每培训休息间隙,我便与小伙伴在校园内流连,感受校园别样的环境美和厚重的文化积淀美。虽说也就只有第一次培训的三个半天的经历,但的确是一次不一样的体验;二是,得到了以“齐学红教授、朱曦教授和陈红燕教授”为首的最强大的导师团的系统指导和谆谆教诲,感受到他们作为专业人士对于教育、对于班主任专业性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他们总是站在一定的高度,引领我们学员去思考、去发现,不断开拓我们的视野。有幸之三,结识了一批来自全市中小学的最优秀的一线班主任,多了很多朋友。无论是培训课上的即兴发言,还是休息期间的亲切交谈抑或是实战演习中的出色表现,我都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感受到他们对于班主任工作的热忱和无穷的智慧。培训期间,我还结交到了一个不错的小伙伴——雨花外国语小学的马薇。第一次交流后,居然发现我们既是老乡,又是泰州师专的校友,有缘至极。此后,我们结成了好搭档,在每次培训过程中相互照应、聊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故事和工作中的困惑,聊各自的生活和自己的孩子…… 这样说来,是不是很幸运呢?
(一)收获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本期培训,内容丰富实用,科学、系统,有“职业规范与角色认同培训、专业知识提高与拓展培训、教育资源的开发能力培训、活动设计策略与方法培训、个人专业成长与目标达成培训、人文素养和自我保健的培训”。这些培训增长了我们的专业知识、开拓了我们的视界:南京五中的心理咨询老师杨静平的讲座让我们了解到了了中小学生的人格发展问题与教育,上海师大的刘次林教授告诉我们学校德育现代转型应该指向“以学定教”、南京教科所李亚娟博士的讲座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教师本身就是课程、《班主任》杂志主编赵福江老师让我们重新定位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基本功、南师大心理学鼻祖傅宏教授带着我们了解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南师大高峰教授通过“感悟苏东坡”和“比较唐宋文化”提升了我们的文化素养与文学欣赏力,如东实验学校的田校长的讲座让我们知道了“礼”与教师的人文素养”的依存关系……导师们总是以专业的视角、把高深的理论和典型生动的案例相结合,深入浅出地给我们做讲座,和我们交流互动、往往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二)自觉形成思考意识、提升思考力 本期培训的形式跟其他的培训都不同,多样新颖,有通常意义上的讲座、有参观德育示范学校、聆听他们的汇报、有观摩优秀班会课、有专题沙龙研讨、有叙事故事和情景问答的现场模拟。但无论是哪一种培训形式,都以体验和思考为行动基础,无论是听讲座、汇报过程中还是观摩后、演讲后,都会有问题抛出来,然后进行头脑风暴。更要命的是每日还要把自己培训的所思所想写进博客,与大家分享。我是个不太愿意主动思考,思维不太敏捷的人,以往听讲座,我就是“听”,在认为感兴趣的、有价值的地方“听”,很多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听的内容就被遗忘了。而这期培训,大咖导师们特别把培训过程中的“思考”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这就逼迫我自己主动思考,要有自己观点和想法。刚开始我很不适应,也很痛苦,往往我还没有任何思路的时候,很多学员都已经站起来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了,深感压力。后来,下意识地研究起其他学员的发言来,努力去发掘规律,得出:不要就事论事,眼界一定要高远一些,层次清晰地摆明自己的观点。当然,认真听导师讲是前提!慢慢的,在培训的过程中,我就不自觉地会联系自己的工作去思考,有同感或不同观点时,我还会试着和我的搭档交流交流。如果培训会上没有机会表达的,晚上,我就会把听的过程中的思考梳理梳理,写成博客。曾经让我觉得很难完成的“每日一博”也不再是问题。真正实现了“思想、思维、灵魂”的旅行的美好愿景。 感悟:人都是有惰性的,不是你没有自己的想法,而是不愿意去思考。我下定决心把“主动思考”的好习惯从这次培训中延伸到生活、工作中,永葆思考力!
培训前,我就对自己说:我来参加培训的目的绝不仅仅满足于收获一些专业知识,而应该自觉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把培训过程中学到的专业知识、技能适当地运用到开展班主任工作中去,开拓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所以,当我缺乏耐心,感觉到力不从心和职业倦怠时,我就想到了一线优秀班主任“于洁”的“智慧入心”,想到“殷飞”老师的“教育微创新”——教师职业幸福突围之路,从而调整心情和心态,给自己创造职业幸福感;当遇到突发事件或问题学生,我想抓狂时,杨静平老师、苏华老师和傅宏教授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就会跳出来,帮助我心平气和地先去全面研究了解学生,再整合各方教育力量,因材施教。如果没有记错,应该每一位给我们做讲座的老师都曾经给了我们同样的忠告:“要多读书!”朱曦教授说:“教育是要有气质的!”气质如何修炼?应该从大量的阅读中来!所以,这次培训更重要的一个使命就是督促、激励我多读书,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班主任!
![]()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
|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032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5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