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健博客 |
红领巾寻访——“中国的奢侈品——云锦” 发布时间:2023/6/14 14:42:52 作者:郑健 点击:1254 红领巾寻访“中国的奢侈品——云锦” 春风和煦,绿意盎然。4月16日上午,我们三(5)中队的繁星红领巾寻访小队组织开展了一次主题为“学非遗,做南京特色代言人。”的非遗寻访活动。
【寻访的缘起】
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锦工艺艺术之大成,列中国四大名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因其丰富的文化和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如今只有云锦还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和独特的技艺,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这种靠人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仍无法用现代机器来替代,也因此被称作“中国的奢侈品”。 为了让队员们深入了解云锦文化,继承非遗精神,我们走进南京云锦博物馆,深入了解云锦工艺背后的故事。 【初识云锦·灿若烟霞】
在云锦博物馆的简介墙上,我和我的队员们了解到南京云锦的历史可追溯至东晋时期建立的正式官方管理机构——锦署;由于战乱,这些织锦工人来自于不同的地域和国家,带来了中原以及少数民族的织锦技艺,此为南京织锦业的源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而云锦的发展跌宕起伏,从南朝的文献中第一次出现“雲锦”一词到宋、元时期逐渐走向辉煌;元清时期,南京一直都是全国织造业的中心,官办织造和民间织锦业的繁荣,带动了城市的发展;清末至民国时期,由于政局动荡、战乱频繁,南京雲锦业逐渐衰微;建国后,在各方重视下,南京雲锦这一奇葩又焕发了青春。 走进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南京云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个字,骄傲自豪的心情油然而生。我们知道中国有四大名锦,其中四川成都的蜀锦是因为地域而命名,苏州的宋锦则是因朝代而命名,广西壮族的壮锦是因为民族而命名,只有南京的云锦因其灿若云霞而命名,这不禁让我们对于云锦的好奇又多了几分。再往里走,几台高大却制作极为精巧的织机矗立在我们面前,通过了解得知这是大花楼织机,1924个零件承载着无数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智慧的结晶,编织云锦需要拽花工和织手上下二人的配合才能完成,拽花工坐在织机上层,负责提升经线;织手坐在机下,负责织纬、妆金敷彩,两个人一天只能生产5-6厘米,即使这几台织机目前没有在工作,可是从织机上剩余的锦丝不难看出云锦的华丽与金贵。
【了解云锦·文化承载】
随着步伐的不断前进,我们对云锦的了解也更深入了几分,来到下一层楼的云锦展览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云锦工艺在现代的运用,现代科技与古典艺术的融合碰撞,让流传一千多年的云锦技艺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这些工艺品上我们看到了技艺传承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重在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涵养文明乡风、凝聚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促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1957年江苏省政府批准建立南京云锦研究所,这是新中国第一家工艺美术类研究所,也是全国唯一的云锦专业研究机构,他承担着云锦的传承和保护责任,终于在2009年9月30日,中国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不仅仅是政府国家重视,身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更应该接过先人手里的火炬,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南京特色代言人。
活动结束以后队员们利用学校的班会时间,向全体队员汇报寻访的经历和感悟,让更多新时代的少先队员从南京云锦出发,了解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用时代精神激发传统非遗新活力。正如结束语所说:“云锦是南京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云锦是汉族的,也是中华民族的,更是全人类的!” 【我们的活动】 1、巧用资源,挖掘理论深度。 本次红领巾“学非遗,做南京特色代言人”活动巧用南京云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走向世界。 2、精心设计,增强实践力度。 同时为了增强活动的实践力度,我们做了精心的设计,通过一个个展厅的浏览,从云锦的由来出发到对于云锦的技艺与传承的思考,在实践中收获真知。 3、深化内涵,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该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了解南京云锦的历史,更是通过其悠久历史而展望南京云锦乃至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明未来。历史不能磨灭它的光辉,在如今的骄阳下我们更不应该给它蒙上灰尘,而是应该将其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可以见到它的璀璨。 “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身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要做的更多,“学非遗,做南京特色代言人。”
![]()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
|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048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5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