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健博客 |
原来,“劣迹斑斑”的背后是“伤痕累累”的你 ——教育叙事 发布时间:2019/5/4 15:57:51 作者:郑健 点击:536 原来,“劣迹斑斑”的背后是“伤痕累累”的你 一、劣迹斑斑,闻名遐迩 学校有个传统规定,三年级升四年级时都要把学生全部打散重新分班,今天我也赶上趟了。一拿到新班级的名单,叫苦不迭:如雷贯耳的小文的大名赫然排在名单的末尾。说起小文,那可真是“久仰大名”了,作业不写有他,打架闹事有他,违反课堂纪律有他,每每班级检测的最后一名还是他……从同年级的老师口中听到的这些信息让我头疼不已。 开学还抱着一丝希望,希望他能在新的环境中收敛一点,抑或是一年过去了成熟懂事一些。然而,一切如故。仅开学第一个星期,依然是天天拖欠着作业,依然是每天有小孩来告状,依然是吵闹影响他人学习……每次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全然没有听进去。他就像是整个班级的一颗“癌细胞”,败坏了自己,也慢慢影响着其他人。 二、一次家访,知晓真相 在我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时,一通电话更是火上浇油,让我不知所措。 那是一个周末的晚上,我正从外面吃完饭准备回去,刚要上地铁就接到了小文爸爸的电话:“老师,你们学校的退学手续怎么办的啊?小文这样的学习态度还是不学为好,明天我就带着他去办退学手续!”我刚说完“喂”,电话那头响亮的声音连珠炮似的发射过来。我赶紧询问怎么回事,原来小文写作业磨磨蹭蹭,都要九点了作业才写了几个字,爸爸就开始批评他,语气有点重,小文就开始反驳,最后演变成小文把爸爸刚买的一块很贵的手表摔了,在被爸爸追着打之后躲在盥洗室里不出来,还把门给锁上了。在爸爸打电话给我时,双方已经僵持了快有一小时了。 遇到这样紧急的情况,我连忙打车赶往他们家。是奶奶给我开的门,两个当事人一个躲在里面不出来,一个在门外生气地放狠话。爸爸见到我来后,又开始提退学的事情。我让爸爸坐下来冷静冷静,与奶奶沟通起来。(之前放学一直都是奶奶来接,学习生活也是奶奶在管。)奶奶拉着我说了一会今天的事情后忍不住唉声叹气地抱怨起来,我分明地看见奶奶的眼眶红了。原来小文一直以来的学习、生活竟是这样: 1.家庭气氛不和谐 小文的母亲在小文三岁时离开了这个家庭,小文的爸爸一直忙于工作,各项学习、生活都是奶奶在管。奶奶难免会溺爱孩子。小时候还好,自从上小学后各种行为习惯的弊端就暴露出来:自我为中心、注意力容易分散、生活难以自理……后来小文七岁时重组了家庭,小文对新妈妈很排斥,新妈妈管了一段时间觉得没有用处便撒手不管了。爸爸希望孩子好却没时间教育,新妈妈有时间却没耐心,奶奶有耐心却没有方法。这给他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阴影,小文是有自卑感的。 而家长们不得不面对自己内心的焦躁和烦恼,这样矛盾、纠结的心理,必然造成她们面对小文时,态度也是忽冷忽热、“酷冷爆热”。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小文心中必定会积累很多负面情绪。再者,小文成长的环境比较复杂,家庭矛盾不断,婆媳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小文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学会了见风使舵,学会了演戏。 2.小文思想成熟,却很孤独。 因为幼年失去母亲的疼爱,小文思想比一般学生成熟,他更需要朋友,而当他找不到与自己“思想高度”一致的朋友时,他就只能通过一些独有的方式表达自我、吸引他人。他或者伤害别人,或者伤害自己,甚至在走廊上故意撞别人。小文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是想吸引教师注意。同龄人中没有人能与他沟通,他做的事、说的话都无法得到理解。小文很可怜,在这个最调皮、最需要同伴玩耍的时期,他却是孤独者,处处受排斥,他只能处处表现———不是正面,而是通过伤害他人和自己来表现,以引起别人的重视和关注。 三、用爱渗透,驱走孤独 在了解了小文的具体情况后,我才发觉,原来,在这些“劣迹斑斑”的表现背后藏着的是一颗“伤痕累累”的心。家访那天的事情在双方都冷静下来后很容易就解决了,但我却花了很长一段时间与小文的家长进行分别谈话沟通,努力在现有的情况下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在学校,更是用爱慢慢温暖这颗孤独的心。 一天上课时,天气特别冷,小文睡得真香(昨天写作业写到了十二点),我担心他感冒,于是随手将教室里空余课桌上一件他扔的衣服拿过来,抖了抖灰,然后搭在他身上。同学们扑哧一声笑了起来,他看到自己身上搭的衣服,望了望我说:“不要假慈悲装好人,谁要你将脏衣服搭在我身上的!”他这样说,同学们也开始生气了,其中一名女生说:“真的不知道好歹,这样的人老师你就不要再管他了!”看到同学们愤怒的眼神,我说:“我们要善待每一名学生,无论他做过什么?我们都要尊重他,同学之间要以爱博爱,绝对不能出现以牙还牙的事情,希望同学之间说话不能失去礼貌!”我发现我的话可能让小文有所感动,他开始低头不说话了。 自“盖衣服”时间之后,我又带着同学们一起默默地温暖着小文,功夫不负苦心人,渐渐地,黑板小文的名字越来越少了。一天中午,小文看见我在看一本历史书,便高兴地跑过来凑到我面前说:“老师,我家有本厚厚的历史书,明天带来给您看好不好?”那一刻,阳光正好,喜悦的脸上晃动着斑驳的光影,我仿佛看见这颗心在面前跳动,扑通扑通,鲜活而又富有生命力。
![]()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
|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026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5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