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健博客 |
微讲座——问题学生的转化 发布时间:2019/5/4 15:38:24 作者:郑健 点击:363 一、各种“大杂烩” 1.班级氛围 分班后新的班级男生14人,女生11人,男多女少,容易浮躁。同时班级男生中只有一个男生是个安静的美男子,其余都是快乐的小疯子,容易混到一块。再者为数不多的女生中也是有一小半的女汉子,总之一句话,班级的整体氛围比较浮躁,给长期受到压力的A同学一个自由驰骋的天空,如鱼得水。 2.至于我。 一贯的和蔼可亲,带班的风格也是从尊重儿童的天性出发,孩子们的自主权比较大。这在一到三年级还比较好,能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地慢慢成长,不管是学习还是品德方面。但是很显然,这个新班级明显不能再沿用老办法了,改革势在必行。 二、各项新尝试 对于班级最大的问题学生——A同学,我在充分调查了各种基础资料下,综合各方意见,总结出了几种方法: 1.整顿班级氛围 首先是常规方面。班级评比一直采用的积分制,常规更是如此。按照学校的活动给常规分为四操情况、课间活动、卫生整理、午间阅读、班级贡献等几大类,每一周进行周总结,表扬积分最高的孩子以及有明显进步的孩子。每月一整合,给总积分前六名的孩子颁发奖状及小礼物。这个小礼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礼物,而是一张心愿卡,帮孩子实现简单的小心愿。班级常规积分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孩子的上进心,改善了整体的班级氛围。 其次是班级管理方面。在班上设置多个小岗位,尝试“以毒攻毒”,用某个方面做的不好的孩子来管理这个方面的情况,一方面是基于孩子爱表现的欲望,让他们把多余的精力用在管理上。另一方面让孩子亲身体验,更加清楚规则,争取做到一个榜样作用。 最后是自我风格的调整。对待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方法,当我发现跟陈小朋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是完全没有任何作用之后,就开始采取另外一种更为冷静的处理方式。我发现,冷暴力对于他来说特别适用。 2.搭建家校沟通桥梁 要说天底下谁最了解这群熊孩子,不是专业的心理学家,也不是教书育人的我们,而是从小养育他们的父母。孩子的一举一动,父母都了解地一清二楚。因此,借着事件发生的契机,我多次和陈暄桢的父母沟通,从小时候到现在,从家庭到学校,从学习到生活,只要和孩子有关,无所不谈。索性,孩子的爸爸妈妈还是较为通情达理的,是希望孩子变好的。在沟通中,我也了解到孩子变成这样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染上了各种坏习惯,脾气也是倔的不行。同时很小就接触到各种电子产品,思想也是比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较为成熟。在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杜绝了电子产品的影响,同时也冷处理了一些事情。 举个例子:有天A在和班上几个男生玩游戏,因为游戏规则的问题有些冲突,和其中一个男生你推我桑地最后打起架来了。最后发现打不过人家急的直跳脚,快速地往学校大门口方向跑,一边跑一边用电话手表打给他妈说不要上学了,要回家等等。我就跟他妈沟通了,这本来就是孩子玩游戏之间发生的一件小事,他只是一下子情绪失控,就不需要来学校了,让他冷静冷静。然后就看他一开始是在大门口吵着要出去回家,无果后又坐到池边自言自语。在此过程中我一直站在门口冷静地看着他表演。因为我知道他觉得自己的表演毫无作用时就会冷静下来了。果然十分钟过后,自言自语就渐渐停歇了。我看他情绪平复了,才上去了解情况,跟他分析了一番对错,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等等,后来,再也没出现过情绪失控的情况了。 3.打击不良小团体 这个孩子有个特别讨人厌的地方,总是喜欢说一些不文明话。然后在班上找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孩子天天两个人就在一起叽叽歪歪,严重影响了整个班级的氛围。我立刻双管齐下,一方面在学校杜绝这两个孩子搅在一起的可能性,比如座位调的很远很远,做操也是一个在队伍的前面一个在队伍的最后。另一方面同时约谈了两个孩子的家长,充分说明了两个孩子现在缺乏自控能力,在一起相处的不良影响,引起家长重视,三方共同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交友环境。现在的A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些孤独,尤其是刚开始分开的时候有些抑郁,集体活动经常一个人坐在旁边看着大家玩。但是时间长了,改变的好处会慢慢显现出来的。 三、还有很多潜力 一个多学期下来,由一开始的天天犯病,到后来的一周一次,再到一月一次,最后到现在的基本上正常些。现在他也有自己的小伙伴玩了。可以说,相较于其他孩子来说,他的适应期也是非常的漫长,不过所幸的是虽然爬得比别人慢,也在慢慢地成长,就这样蜗牛式的成长,我希望他能一直保持下去。
![]()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
|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085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5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