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伟博客 |
需要一颗会听的心—刘小伟3月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3/3/31 22:03:53 作者:刘小伟 点击:2600 需要一颗会听的心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时间很快,不知不觉第二次新教师校内展示课已经结束。上学期第一次上展示课时,很紧张,很茫然。幸好有师傅刘老师帮助我精心备课,才顺利度过。这学期的展示课,紧张还是有点,但是少了些茫然。对公开课的准备多多少少有了自己的体会,但是总觉得这样的机会太少,自己还不够主动,上课没有那种很自然的感觉,很多地方需要积累经验,需要老师们的建议和指导,但是自己却不去尝试着主动多开几次这样的课,去积累经验,去克服自己身上的问题。清明回来后,准备自己每周都请仇主任和师傅多听听自己的课,要尽量的使自己快速的成熟起来。 本次展示课,我上的是《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目标基本达成,但是在具体操作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去注意: 1、 语言目的不是很明确 以前经常会这样问孩子:“你觉得在读或听的过程中,有哪些字是容易读错的?”这样容易指向性不够明确,很多孩子不是说同桌易错的,而是有时候会自己“异想天开”,说自己觉得容易错的。如果不是孩子都容易错的再拿出来讲,我觉得是一种低效的教学行为。以后我会引导孩子多关注同桌,多关注你听到的错的词语。 2、 评价不到位 在孩子朗读课文汇报的时候,评价不是很到位。孩子读书,孩子互相评论伙伴读书的时候,我的评价和指导语有等于没有,不够具体,不够“一针见血”的提出建议。朗读书读得好,以什么为标准才叫读得好?什么地方读得好,都没有及时的指出。让孩子尝试画出停顿符号的时候,也没有给予一个时间去反馈。 3、 互动生疏,需要一颗会听的心。 这节课,我想最大的问题也就在于此。一节课上下来,感觉有点生硬,有点在走教案的感觉,没有和孩子真正的做到“零距离”的交流。孩子课堂上生成的一些东西,没有及时的做好反馈,当孩子的生成和我预设不相符的时候,没有停下来给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不合适,而是为了教案和自己的流程,去置之不理,整节课我相对缺乏一颗会听的心。孩子的回答,我不能及时的捕捉最关键的信息,并且去最快速的作出回应,教学缺乏经验。例如白雪婧提到风伯伯说的话里也有提到大松树的,这边也是描写大松树的。这是在我的预设之外没有想到的,当时为了赶时间往下进行,没有给他做好解答。风伯伯里面虽然提到大松树不错,但是我们要找的是正面描写、直接写大松树的句子。如果我有一颗会倾听的心,真正解答课堂上孩子生成的疑问,也许是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我很喜欢师傅刘老师的精炼大气的课堂,也非常崇拜仇主任课堂上的从容淡定和教学智慧,也很喜欢罗老师和杨老师课堂的随和。时刻微笑,聊天试的课堂是我非常向往的。很感谢仇主任、师傅刘老师、罗老师和听课的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以后我会多向老师们多多学习,向你们多取取经,争取早点成熟起来。
![]()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
|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047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5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