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键盘输入》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能熟练掌握键盘操作方法,并学会使用一种中文输入法。文字输入教学对学生来讲是非常枯燥的,长期坚持更是不易。教师一般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打字软件(如金山打字通等),让学生反复练习以达熟练指法的目的。孰不知,时间一长,学生就失去了原有的好奇心,变成了一种无动于衷的机械训练,而且在练习过程中为了偏面追赶游戏或练习的进度,有的学生练就了“一指禅”,即用一个手指去按键,有的学生在键盘上乱敲一通,形成不良的键盘使用习惯,这对以后需要一定量文字输入的教学(如Word学习)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以致打字速度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瓶颈。如何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指法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习成为学生的快乐体验?我反思了如下几点:
1、指法练习要贯穿游戏活动,不能单一机械训练
本课中教师结合学生熟悉的单词、成语、以及经典诵读的古诗,开展“听写大会”的活动,点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练习的愿望,在忆单词、成语、古诗中练指法,在练指法中学单词等,实现了整个教学活动的层层递进。最后的小结延伸,让学生感悟和联想,使学生认识到指法练习方式的多样化,可以是“默单词练打字,词语接龙,说说心里话,写作文练打字,听录音练打字,边聊天边练打字,……”等等,教会学生练习的方法。这样,指法就不会再是一件机械、枯燥的练习,而是学生的快乐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手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学习的能力。
2、指法练习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由于受到先天遗传、后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新课程改革理念强调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而随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一方面教学摆脱了课堂空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在一般教学中如何适应个别差异的问题也更加突出。对信息技术学科来说,要从学生个性出发,使学生能选择符合自己当前的文字录入水平,符合自己性格、志趣、特长的小短文进行指法练习,可以是键位练习、可以是英文单词,可以是中文或英文的小阅读篇目等等。这样,使指法练习就不再机械了,而是具有了灵性,符合了学生的个性需求,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学生也不会觉得无聊,各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