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博客 |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把生活和学习中的元素带入课堂 发布时间:2013/10/6 15:15:34 作者:王蓉 点击:1072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课的教学所承载的任务不仅是初步了解信息及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与表达等,更是在学生的心灵里种下了一颗“信息化”的种子。由生活中的信息谈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让三年级学生从感知层面上了解这两个相对于学生年龄而言比较抽象的知识点——信息与信息技术。 这节课的教学,贯穿在小班化的分组活动中。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我走下讲台,深入到各组的探究活动中,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启发,让小组活动的形式不留于形式,真正让每个学生在活动的感知过程中思考起来。 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把生活和学习中的元素带入课堂,共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导入 教案中的导入,是利用上课起立的命令传达来引入信息的话题。但是在上课前5分钟,与某一学生的对话,让我临时更改了导入的方法。课前一学生看到我手上拿着一个像玩具似的很可爱的U盘,就问老师,这是什么呀?这句话激发了我的思维,决定由这个优盘进行导入。 “同学们,刚才老师进入教室的时候,有一位小朋友问我‘老师,你手里拿的什么呀,好可爱啊’现在老师要告诉他答案了,这个是U盘,里面存储着很多对老师非常有用的信息。” 这样的导入方法,比教案中的设计显得更自然,更贴近生活。 2、数学计算比赛 利用计算题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通过大脑以及借助工具,去亲身体验对信息的处理过程。让信息处理这一抽象的概念在学生心目中形成较为具体的过程。计算题由易到难,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学习特点。 3、博客、微博 为了让学生亲眼看到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我在课堂上给学生拍照,使用美图秀秀进行美化,再发到博客上让学生欣赏。这一个完整的过程,学生确确实实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学好这门学科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又利用现场老师的手机拍照发微博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了高潮。 理论层面的信息与信息技术,对普通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对孩子就更不用说了。只有在生活中对此进行感知、理解与运用,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活动,真真切切地有所感、有所知、有所得。
![]()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
|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001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5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