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 星期一 农历乙巳【蛇】年六月廿
请您登录:○教师 ○学生 ○家长
当前位置:教师博客>班级管理>正文


[内部]读后感
发布人:毛雨辰  发布时间:2024/6/10 16:16:18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读《非暴力沟通》有感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教师,我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一开始也很不理解为什么我要去看这本书,直到看完,我才去留意、反思自己现实生活中的说话方式,并且去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的不同感受,我发现,有些话确实很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都会给我们带来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者有意的语言暴力会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阂、敌视,更何况我面对的还是一群弱小的孩子,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的问答:还记得老师对你说过最伤害你的话是什么吗?大部分的回答都是:“我没见过像你一样笨的人”“愚蠢”“猪脑子”这样评价人的话,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师只顾着自己一时嘴快,急于宣泄自己的情绪而不顾孩子的感受,这样的语言伤害,不仅会让孩子觉得窒息和难以承受,更有可能要花上很长的时间去疗愈。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卢森堡博士认为,我们的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会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教师本应该是孩子的榜样,但是如果他们不注意说话的方式,就会打击到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变得敏感、脆弱甚至是叛逆。

究竟什么样的语言最伤人呢?卢森堡博士在这本书中总结了人们常出现的四种语言伤害:

第一类是道德评判,比如有的孩子不爱分享,老师有时会评价“自私”,这类语言直接从行为上升到了人身攻击,教师如果轻易否定孩子的人生价值,孩子会容易产生挫败;

第二类是进行比较,这也是很多教师会在不经意间就做的事情,比如说“你看看李某某成绩这么好,你再看看你自己,好意思吗?”“我就喜欢谁谁,他就是好,你根本比不上他”这类话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让他变得更加的自卑和逆反;

第三类是回避责任,很多教师会在学生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时候,喜欢说“我对你这次的表现很不满意”“你太让我失望了”这类话,这种表达方式其实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全部的压力都施加在孩子的身上,孩子会变得内疚,自责,从而变得没有自信;

第四类是强人所难,这种表达方式实际上是暗含了教师对好孩子的一种高期待教师有时候会用一种命令或者威胁的口吻和学生进行交流“我已经为你付出很多,你还是没有用”。

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沟通方式来向学生表达自己呢?卢森堡博士认为,非暴力沟通更能表达爱和感受,只有当我们运用非暴力沟通聆听彼此心灵深处的需要,才能以全新的眼光去看待人际关系。当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良性的沟通,有更好的情感交流基础,老师说的话学生才会愿意去听,学校的教育才能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正确表达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观察而非评论。尽可能表达你看到的、听到的事实,而非基于事实之上的评论或者批评。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对于普通人来说都很难做到,更别说是教师对学生了,由于教师要面对很多的学生,所以一般教师都比较唠叨,遇到事情,总是会忍不住要说道几句。所以当教师跟孩子交流时,一定要先在心里掂量一遍,即将说出去的这句话,是事实的观察还是对孩子行为的评价或者批评。

第二步,表达感受,说出需要。很多教师会很焦虑学生不愿意学习,总是动作很慢,总是跟不上进度,与其批评、吼叫孩子,不妨诚实坦率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并提出自己的需要。比如“这么多天以来,我看你动作都很慢,注意力很不集中,总是会发呆,我真的很担心。因为我希望你能花多一点时间在学习上。”

第三步,提出具体的请求。这里需要搞清楚请求和命令的区别,如果教师提出某种请求,学生不答应,教师就大发雷霆,那这就不能算是请求。在书中有个案例,一位母亲对卢森堡博士吐槽说,觉得非暴力沟通的表达方式根本没有用。因为当她回家看到房间很乱时,她没有责备孩子,只是跟孩子说,“当我看到你没有做你答应做的家务活,我十分失望。因为我希望回家后有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接着,她向孩子提出了请求,希望他把房间收拾干净,可他什么也没做。卢森堡博士问,“接下来呢?”这位母亲说,“我和他说,像他这样懒惰和不负责任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前途的。”所以不是表达方式没有用,而是这位母亲用错了方法。

俗语有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的贬低、嘲讽和批评,是伤孩子的“刀”,而教师的温暖良言,才是滋养孩子的“汤”。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教师也是凡人,有七情六欲,在生气时会自然而然的批评、埋怨别人,但是这种发泄不利于我们解决问题,有时候发泄完还会有自责的情绪,因为你把这样的情绪带给了学生,反而让生活更糟糕。可以试试在在情绪爆发前给理智留一点思考的时间,真诚的去倾听孩子的声音,孩子的感受,再进行反馈,也许会有很不一样的收获。最后想用一首诗来表达自己读完这本书的感受: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我见过有个孩子,他做的事我不理解,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但他不是个愚蠢的孩子,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他干的事与你不一样。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最新发布
班级管理重视研究:四…[图]
班级管理翻滚吧,毽子…[图]
班级管理我肯定,我挑…[图]
班级管理智享科技,拒…[图]
班级管理全程育人:绘彩蛋…
班级管理全程育人:红歌庆…
班级管理童心飞扬,粽…[图]
班级管理五1班五下第…[图]
班级管理全程育人:粽…[图]
班级管理重视特殊:四…[图]

  本文相关
[内部]书香伴成长,经典永流…
陶行知学校举办青年教师读书沙…
陶行知小学举行教师读书启动仪…
[内部]《温和的修养》读书心…
陶行知小学举行第二期青年教师…
陶行知小学举行第一期青年教师…
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
                                

站内搜索 网站地图 电子邮箱 在线调查 后台登录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md855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5

主办单位:南京市陶行知学校 地址:(小学部)南京市建邺区积贤街17号、(初中部)南京市建邺区上新河街12号() 电话:87752066、87752108

苏ICP备12081047号

通知公告
校园风采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