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 星期五 农历乙巳【蛇】年四月十二
请您登录:○教师 ○学生 ○家长
当前位置:成长平台>陶子广播站>正文


寻“非遗之花” 传匠人精神
————陶行知小学四(3)中队向日葵小队寻访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
发布人:刘咏娟  发布时间:2024/6/2 15:48:40

一、寻访缘起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唐代诗人李白曾写过这样一句诗描写少女佩戴绒花时候的灵动与可爱。然而,近几十年来,曾经绽放于女子发间衣上的绒花,渐渐消失于街头,最终只留在了老一辈人的记忆里,只在民俗博物馆占有小小一隅。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百余场颁奖仪式中,与奖牌一起颁发给获奖运动员的一束束精致的手捧绒花成为一大亮点,作为领奖台上的“荣誉之花”,绒花又重新走进大众的视野,绽放于世界舞台,向世界递出了一张展示中国非遗文化的名片。

为响应国家传承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号召,2024年2月3日上午,南京市陶行知小学四(3)中队向日葵小队走进建邺书房,开展“寻‘非遗之花’、传匠人精神”主题寻访活动,一同感受非遗绒花的独特魅力。

附件:4a2920958ab61b9ad13db1559bc9db89.png

二、寻访过程

【一访“云”上赏花:感知文化魅力】

南京绒花,又称宫花,历史悠久,明清时代为其盛期。2006年,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开始寻访活动前,队员们和家长一起观看了《非遗里的中国》等视频资料,初识绒花的魅力。在视频中,我们了解到绒花的制作过程非常繁复,一件绒制品要经过炼绒、漂白、染色、砰丝、批拍子、拴拍子、剪拍子、对拍子、挫条、刹形、熨烫,组装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多名队员提出这样的疑问:绒花制作手法这么复杂,真的没办法用机器替代吗?

【二探建邺书房:学习传统技艺】

带着这样的疑问,队员们来到建邺书房。

工作室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剪刀、刷子和不同颜色的丝线。非遗老师拈起绒花,为队员们进行制作工艺讲解,在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也拿上剪刀和工具,进行绒花制作。看似简单的工序,队员们操作起来总是笨手笨脚,最后的“半成品”也是不尽如人意。但通过此次亲身实践,队员们更深刻体验到非遗手工技艺的精妙,繁复原料全靠手工匠人们的巧手制作,才能化腐朽为神奇。

附件:88a68c84a44c5d4567fcc8354d2eeb90.png

【三寻匠人精神:见证技艺传承】

在寻访过程中,队员们加深了对南京绒花的了解,深刻体会到绒花不大,但是制作手法的确十分特殊,至今没有办法用机器生产。感悟到了“守”艺人们坚守传统手工艺的不易和他们精益专注的工匠精神。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队员们通过此次寻访,意识到新时代进行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与积极意义,增强了文化自信,加深了民族自豪感。队员们也更加深刻意识到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需要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只有如此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走得越好、越远。

三、我们的收获

谢安琪:通过动手制作绒花,我明白了绒花制作的不易。我手中那朵绒花做成了,是那样的俏丽清雅,它蕴含着独特的东方美,传承者传统手工艺人的创新精神,生生不息,奔流不绝。

尤子桐:通过今天的寻访活动,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坚持的力量。古代人虽生活清贫,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始终富足,他们从未停止寻求美的步伐。让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问问自己:“我能做的更好一些吗?”相信我们一定能从努力与坚持中收获成长的快乐!

邬周子: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感受到了非遗手工的魅力,也领悟到了匠人们精湛的技艺。同时我也明白,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也要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来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林畅:通过这次绒花制作的寻访活动,增进了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不仅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工艺之美,也见证了古人的伟大智慧。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要努力学习,继续传承中华大国工匠精神,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孙慧姿:通过寻访绒花活动,让我体会到耐心和细心,每一步都需要细致的操作,不能操之过急。非遗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历史的回顾,更是文化的传递。

王若澄:绒花制作让我深深感受到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千年文化的传承及传统工艺的无穷魅力。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少先队员应肩负的责任,让绒花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戴玮彤: 绒花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要求严谨细致,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尝试。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此。通过实践,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制作绒花,更理解了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宗可欣:制作绒花需要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不能有任何的瑕疵,通过绒花的手工制作过程让我深刻认识到细节的重要性,只有做好每个细节,才能做出完美的绒花。

陈思雨:今天参与了非遗绒花的制作过程,体会到了绒花制作背后隐藏的艰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以后学习中,我也要带着这样的精神越走越远!

武云茜:绒花是中国的非遗文化遗产,用天然蚕丝做成,又名官花,起源于唐朝。今天我有幸参与到绒花制作的过程中,通过绒花的制作过程,让我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美感。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参与非遗绒花的传承与保护,为中国文化增添色彩。

梅亚楠:在寻找“非遗之花”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传承人精神的伟大。她们以传承和创新为己任,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了对技艺的热爱和执着,对传统的尊重和珍视。她们教会了我,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让非遗之花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附件:33b701a38203af257bfd16e6db0c1b81.png

辅导员总结

大家有没有想过,在几百年的岁月沉沦中,绒花再次绽放,为国人带来惊喜,并多次走出国门。究竟是什么让绒花的魅力如此令人叹服?

答案在于文化自信。强调文化自信的目的并非仅仅在于自赏,而是为了激发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动力。我们必须意识到,文化并非静止不动的陈迹,而是需要不断建设和创新的源泉。文化自信必须体现在推动文化建设的自觉上,以及体现在文化自强的实践中。

五、活动反思

1、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围绕"四个自信"这一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将少先队活动与新时代要求巧妙衔接,富有思想性和时代气息。通过自主开展小队活动来践行文化自信,体现了少先队活动的先进性和自主性。

2、我们的少先队活动植根于南京这片红色土地,充分发挥了南京是非遗绒花主要发源地这一教育基地的作用,通过明晓历史、走进实地、传承精神等活动引导队员们践行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使活动具有地域性、实践性。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最新发布
班级管理知不足而奋进…[图]
班级管理好习惯,伴终…[图]
班级管理源头活水,书…[图]
教育要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班级管理绘梦青春,迎…[图]
班级管理重视“特殊”——…
班级管理问渠那得清如…[图]
督导新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教育要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班级管理AI赋能德育,…[图]

  本文相关
[内部]特殊学生个别辅导
特殊学生教育记录
班主任工作总结四下
班主任工作计划四下
班主任工作总结四上
班主任工作计划四上
让每个个体闪闪发光
劳动中成长,收获中感恩
让“班级群”动起来
欢庆六一快乐成长
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
                                

站内搜索 网站地图 电子邮箱 在线调查 后台登录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md855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5

主办单位:南京市陶行知学校 地址:(小学部)南京市建邺区积贤街17号、(初中部)南京市建邺区上新河街12号() 电话:87752066、87752108

苏ICP备12081047号

通知公告
校园风采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