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学术研究
![]() ![]() ![]() ![]() [内部]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汉字教学研究 ————每月一反思--四月 发布人:仇玉玲 发布时间:2014/6/14 20:59:05 一、汉字教学价值的再思考 自上个世纪以来,汉字教学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教育工作者们在如何提高识字效率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无论是集中识字,还是分散识字,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发展儿童的书面语言能力,达到能读、会写。”(引自《九十年代识字教育的成果与科学化方向》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窄化识字教学目标,功利性太强,过于注重识字量的积累和识字效率的提高。儿童一入学就被无数字形相似,结构复杂的汉字给“打败”,背上沉重的识字负担,甚至埋下了恐惧、厌学的种子。尽管现在先识后写,多认少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是由于强烈的目标达成意识(很多老师要求即时达成),单一的达成形式(很多老师使用重复抄写的方式),致使汉字本应带给孩子的美感、神秘感、民族文化认同感荡然无存。汉字在儿童成长的启智、养性等功能也丧失殆尽。 汉字教学的价值不应该仅仅在于识3500个常用字,2011版新课标指出“汉字教学的目标不应当仅仅是把汉字当成记录语言的工具来进行供读写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同时发挥它培养思维能力的功能。”(引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思维是认知过程中的高级的综合的形式,是整个智慧的核心。汉字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借助汉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认知发展,让学生更加聪明、拥有智慧。 二、汉字教学实践取向 (一)汉字教学要遵循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认知发展规律。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都是以形表意的,汉字也是如此。不管有没有具体的形象,古人都是通过画图画的方式创造出一个形象来代表汉字的意义。这与原始人的思维模式相关。原始人是运用具体形象来进行思维的。儿童恰恰也是如此。基于这样的特点,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汉字以形表意的特征,遵循儿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规律。 1.从象形字(独体字)开始进入汉字学习。象形文字多为独体字,不仅笔画较少,结构简单,字义易懂。而且象形文字本身就像一幅画,是先人据意而画,在历史中逐步演变而来。因此,从象形字开始符合儿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规律,又符合儿童由浅入深,从简到繁的认知习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汉字教学从形象生动的《认一认》开始,编者将汉字教学融于拼音的学习之中。4篇《认一认》,每篇16个字,总共64个汉字,均为象形文字。而且上面是图画,下面是汉字,汉字表意的特点一目了然。这样的编排符合儿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 2.利用多媒体呈现汉字演变的过程。现代教学媒体的普及给汉字教学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对于低年级孩子而言,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所以,生动的画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汉字代表的意义。在识记的过程中,汉字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笔画的连接,而是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画面或者是有趣的故事。因此,低年级从《认一认》开始,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地给学生展示由图到文字,由最早的甲骨文到现在的正楷字的演变过程。 3.采取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低年级儿童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另外,儿童以短时记忆为主,容易遗忘。因此,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在游戏和活动中不断再现、复述,强化汉字的识记效果。 (二)汉字教学要利用汉字自身特点,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1.汉字学习与儿童认知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汉字是既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又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符号。就汉字的结构而言,它是一个独立方块形,是一个音的单位,同时又是一个意义单位。作为一个独立方块形,它具有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作为一个意义单位,汉字具有抽象、概括、综合的特征。儿童对汉字的认知需要经历广泛的观察、仔细的辨别、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不断的抽象等过程。所以,学习汉字有助于儿童想象、分类和推理能力的发展。近些年来,很多学校通过识字教学试验,发现儿童在小学期间其认知发展将经历三次飞跃;第一次是在入学初期,儿童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实现音、形、义三者的初步联系;第二次是在掌握1500个字以后,开始大量阅读,间接地认识客观事物;第三次是在继续识字、阅读的基础上,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 2.要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就要改变识字教学目标过于窄化的现状,实现识字教学在促进认知发展方面的价值和意义。教师需要思考识字教学除了提高识字量,便于阅读以外,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的价值。淡化结果,强化识字过程中观察、想象、对比、思考、表达、记忆等复杂的思维活动,把汉字学习作为促进认知发展的媒介,赋予识字以情趣,在识字中充分打开认知,让儿童在识字中锤炼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整合力。 3.不断丰富识字教学的内涵。比如象形字和会意字的教学,可采取寻根识字的方式。首先出示实物、图像,让学生看一看,有什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接着出示与图画有着“似又不似”的微妙联系的古汉字,让儿童想一想,像什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学生进行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出示汉字演变过程,最后出示正楷字,让学生前后比一比,哪不同?(发展了学生辨析能力)。识字教学中,通过学生对图画、古汉字、今汉字结构形态异同的分析、比较,寻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概括出一般特点的活动,促进了儿童分类和推理能力的发展。而且,汉字源于图画,图画源于实物、实景,汉字由图画一古汉字一今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其中的思维也不断地抽象化、概括化。因此,在纵向上遵循象形字一指事字—会意字一形声字的造字逻辑、横向上依照“实物、实景或图画一古汉字—今汉字”的汉字演变过程的字形结构解读,不仅完全符合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和特点,而且有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汉字教学要符合认知规律,坚持趣味性与科学性有机结合。 1.遵循汉字规律,创新识字方法,科学识字,提高实效。 (1)偏旁辨析识字。汉字中,指事、会意与形声字占了大多数,尤其是形声字,占了其中的80%。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采取形旁归类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汉字构字规律和字形结构特点,帮助学生识记大部分的形声字。如“目”旁与眼睛有关,“日”旁与太阳有关,引导学生发现他们的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字根归类识字。整个汉字体系中,大约有300个左右的字根字。这些字多以象形、指事字为主。掌握了这些字根字,通过转转盘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可以轻松地认识一组字族,提高识字效率。如“青”作为字根,加上不同的偏旁,学生可以认识一组与之相关的生字:请、情、清、晴、静、婧、精等。 (3)字理识字。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音形义联系紧密的字。对于这类生字,分析汉字内部结构的理据,利用汉字自身的构字原理,有助于学生理解字义,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如“朝”,左边上下是草地,中间是太阳,可知太阳初升;右边是“月”。古人认为,太阳渐渐升起,残月尚留天空,正是天刚亮的时候----早晨,这就是“朝”的意思。学生见形便能知义。 2.适应儿童特点,拓宽识字渠道,趣味识字,走向自主。 (1)姓名(名称)识字。为激发低年级儿童的识字兴趣,逐步培养孩子形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入学后,可从学生的姓名入手,每张课桌的前面都贴上每个孩子的姓名。课间活动中,相互交往中,孩子有意无意的关注,能让他们很快的识记全班同学的姓名。由于每个姓名背后都是一个每日常伴的同学,所以,学生对同伴姓名中的汉字识记饶有兴趣,轻松快捷。还可以在教室或者家庭中,将物品的名称张贴在物品之上,让学生在无意中识记。 (2)汉字游戏袋。每人自备一个简易的汉字游戏袋,每天生活在母语氛围中的儿童,可以将自己在街头广告牌,商店名称,告示栏等出现的汉字采集到自己的识字袋中。课间从中取出汉字游戏卡,和同伴一起认字识字。班级可以开设小型的PK赛,提升学生识字的成就感,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3)阅读中识字。阅读是最具张力最有效的识字方法之一。汉字教学伊始,尽管儿童的识字量不多,但是爱阅读是儿童的天性。低年级从绘本阅读开始,逐步过渡到纯拼音读物的阅读,最后到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遇到的不认识的汉字采取圈、问、查等形式,日积月累,扩充学生的识字量。 (4)制谜与猜谜识字。猜谜语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字谜文化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汉字教学中,将学过的汉字制成字谜,挂在教室的四周,让孩子们课后游戏中去猜字谜,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学过的汉字编成字谜,让别人来猜。制谜猜谜的过程既激发了识字的兴趣,促进思维发展,也在有趣的活动中巩固了学生对已学汉字的记忆。 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并尊重这种规律,创造更多科学识字的方法,搭建更多趣味识字的平台。在汉字教学中做到趣味性和科学性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儿童识字的效率。 2014.4 ◢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
|
![]() | ![]() | ![]() | ![]() | ![]() | ![]() | ![]() | ![]() |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md855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5
主办单位:南京市陶行知学校 地址:(小学部)南京市建邺区积贤街17号、(初中部)南京市建邺区上新河街12号() 电话:87752066、8775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