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学术研究
![]() ![]() ![]() ![]() [内部]厘清目标,循循善诱(4月反思) ———— ——《快乐的节日》反思 发布人:刘小伟 发布时间:2014/6/11 12:55:17 很幸运,在这一次的交流中,能和师傅一起执教了《快乐的节日》第二课时。以前习惯先听师傅上,看着师傅上的,再模仿着自己上。这次完全颠倒,结合师傅课件,自己整理,先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尝试着执教了一节课。然后第二节课再紧跟着听师傅执教相同的内容。在听课中,对于一些细节的处理,和目标的把我,有些地方截然不同,特别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很受启发。听完课,豁然开朗。 在第二课时的把握上,我和师傅的目标侧重点不同,正因为略不相同,导致一些目标偏离此篇课文的本质目标。我尝试着把课文变成阅读题的模式,让孩子去练习。花了至少6分钟时间,让孩子感悟了比喻句的美,并仿例句编造比喻句。但是这篇的训练对于本课而言,可有可无。关于比喻句,我记得是在三年级才要求掌握的,可是现在二年级的练习题上却出现了这样的习题。不知道是否超纲。 对比师傅所执教的这课,我总结出了我自己的一些问题: 一、对于难点的指导不够,欠缺“循循善诱”之功。 在本课一些难点上,例如“鲜艳”这个词语的理解,还有理解“羽毛长的丰 满”上,发现我理解的好不够深入,引导孩子的方式欠妥,也做的很不到位。 下面整理出实录,以作对比。 (一)“鲜艳”一词理解。 师傅仇校: 1、词语读准了,那意思明白吗?例如鲜艳这个词,什么叫鲜艳? 生:颜色好看。 师:那我的衣服是黑的,鲜艳吗? 生:不鲜艳。 师: 那什么叫鲜艳呢?文中为什么能说红领巾是鲜艳的? 生:因为红领巾颜色很亮。 师:小朋友穿衣服颜色鲜明,红领巾的颜色也鲜明,像这样颜色鲜明就可以叫鲜艳。 师:字典这样解释的,谁来读一读?还可以说鲜艳的什么? 徒弟刘小伟: 师:课文中说的红领巾指的是谁? 生:我们小朋友。 师:在红领巾前有个修饰语叫“鲜艳”,鲜艳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颜色非常非常的浓。 师:是的,颜色很浓,还有谁要说? (此处教学不够准确,颜色浓,黑色也浓,但不鲜艳,所以应该指明是颜色鲜亮。) 师: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谁来读一读? 师:还可以说鲜艳的什么? 生:鲜艳的云彩 生:鲜艳的彩虹。 师:这样说也可以。 (因为上面孩子对鲜艳的意思没有清楚,不知道是色彩鲜明,所以出现了鲜艳的额云彩,现实中云彩是白的,说鲜艳不太准确。) 反思总结:循循善诱,引导真的很重要。老师指导的不到位,孩子就会出现一些不准确或者不明朗的答案。首先老师要吃透教材,再想着怎样顺其自然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发现,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解决一个段落的难点。 (二)“羽毛长丰满”理解。 师傅仇校: 师:昨天不少小朋友,提出丰满是什么意思?现在谁来说一说? 师:你说的有点对,还有谁要说? 生:就像麦子一样丰满。 师:麦子我们一般说饱满,不是像麦子一样的。这里说的是谁呢? 生:是说的我们身上羽毛长丰满。 师:那问题来了,请人读问题;这里的羽毛长丰满指的是什么呢?同伴讨论。 讨论结束。 师:理解并不难,整体读一遍就出来了。齐读。 生:我知道了,是长大了,就能实现理想。 师:那你的理想是什么? 生:长大当军人。 师:那你长大了,就自然能成为军人了吗?(这一点引导深受启发) 生:不能,得做一些准备。 生:学知识。 生:有好习惯。 师:是啊,那这里的羽毛长丰满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有知识。 师:是的,有知识,有强大的本领,就是羽毛长丰满。 拿出补充习题,完成这一题练习。 师:有了知识和本领,就能怎样了?换一种说法。 生:有了知识,本领,我们就能飞翔,实现理想。 师:你的理想是什么? (完成补充习题) 师:小朋友,这一节,你再听听,看你能听出什么情感? 师读前两行。 读出了什么情感? 生:对祖国的感谢。 师:再听,你还能听出什么情感? 师读后四行。 生:希望自己对祖国有贡献。 师:是啊,读出了自己要实现理想的居心,读出了要报效祖国。 完成补充习题。我把答案写黑板上,看谁写的快? 师:我们再读一读,读出你对祖国的感谢和实现理想的这份决心。 徒弟刘小伟: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师:这节中,诗人把我们的小朋友比作小鸟,多么生动呀。 我们和小鸟一样,等身上的羽毛——长丰满,就勇敢飞翔。可是我们身上怎么会长羽毛呢?这羽毛是真的吗? 生: 肯定不是! 师: 对,小鸟一孵出来,羽毛没有长丰满的时候,能在高空中飞翔吗? 生: 不能,得等它身上的羽毛长丰满才行。 师: 是啊,我们小朋友们也一样,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要等羽毛长丰满,那这里的羽毛长丰满到底指的是什么? 生:指我们长大了。 师:好的,还有谁要说? (学生回答和师傅班的一样,可是我没有就此深入引导下去,错失了理解这个意思的最好时机) 生:就是我们要学习许多好的习惯。 生:就是我要学知识。 师:恩很棒,我们学知识,长大成才为国家做贡献就是羽毛长丰满。 这一段还表达了什么情感呢?学会读一读,找关键词。 生:对祖国的感谢。 再读一读下面四行,读出了什么情感? 生:我们是祖国的希望。 师:想想,找关键词,理想。 生:读出了我们实现理想的美好愿景。 师:你有什么理想?(此处忘记教学了) 总结:师傅的教学环节,相比于我来说,多了很多智慧。在学生同时回答到长大的意思,我去没有深入找出所回答的问题,再深入研究,带着他们理解。而是转向了其他人。这样这个孩子也许在他的脑海中,羽毛长丰满就是长大的意思。其他孩子即使回答出来了,也是他个人的经验和能力,其他孩子没有一起辨析的过程,从而缺失了理解这个词意思的能力。课后我又问了一下,全班三分之二的人几乎说不准确,这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我教学的效果问题。 文中的一些难点,需要老师自己吃透,再想着怎么给孩子引导。缺乏必要的预设。 二、读书指导化无痕。 师傅的课,我发现在表达和练习之间,读书也非常的多,但是都不是刻意的在读,也不是可以的指导技巧。而是在理解和感悟后,以各种方式朗读,孩子兴趣浓,并且读的都特别好,能明显感受到进步。 例如第一小节教学完,师傅说:现在不看屏幕,你能把第一小节说给我们听吗?孩子集中精神的在说,其实不仅是读的指导,也强化了背诵。 第二小节,教学玩,采取抽签的方式,小组之间进行PK,最后是全班人和老师一起跟那几个学生PK。孩子读书精神很足,也特别的自然。 第三小节师傅教学,孩子在感受到对祖国的感谢之情,感受到这份实现理想的决心后,问孩子,你能让我听出来吗?孩子读的铿锵有力。这些朗读的指导,没有过多的技术语言指导,但是孩子凭着自己的经验,读的很到位。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每一小节,我的语言都是谁来读一读这一小节?最后学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没有挑战和感受的过程,孩子读的像白开水一样,不痛不痒,但是如果师傅那样的无痕渗透,孩子定会在心里起波澜。 三、扎实指导,步步到位。 第二课时重点在练,这一点,我做的不是很扎实。孩子几乎都在口头练习,没有实质性的动笔过程。没有动笔,就没有思考和沉淀的过程。例如师傅在课上,给孩子理解后,再做补充习题,孩子在理解基础上得到了再一次的巩固,效果很好。还有在同伴批改作业方面,指导非常的细。在孩子写练习时,及时的总结和给出标准规范的答案,让学生做题形成一种规范意识。这些都是需要我去注意的。 这次听师傅的课,上了同一节课,感受很大。平时的课堂,我还比较随意,在没有老师听课的情况下,有时候比较随意,这是这学期要努力改正的。在每一课的目标把握上,要细细斟酌,和师傅多交流,多学习。争取自己走的更深,走的更稳。 ◢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
|
![]() | ![]() | ![]() | ![]() | ![]() | ![]() | ![]() | ![]() |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md855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5
主办单位:南京市陶行知学校 地址:(小学部)南京市建邺区积贤街17号、(初中部)南京市建邺区上新河街12号() 电话:87752066、8775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