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学术研究
![]() ![]() ![]() ![]() [内部]听《猴子种果树》改进教学 发布人:赵杏杏 发布时间:2014/6/10 22:23:42 听《猴子种果树》改进教学 刘老师接到了一个上公开课的任务,并备了《猴子种果树》这篇课文。但是这个课和我们常态下的语文课有所不同,从我们学校的课程设计来说,可以说是语文课和故事会课的融合,因为刘老师抓住了这篇课文反复的特点和规律,借助这个规律,在孩子们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用上这条规律,新编一个故事《小壁虎借尾巴》,不得不说这个设计非常的巧妙。 听了刘老师试上的两节课,在孩子们能够基本上熟悉课文内容之后,刘老师会带孩子们观察每种鸟儿在与猴子说话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当然在总体上是保持一致的,可是在细微的地方有所变化,孩子们在引导下明白了这些相同与不同之后,刘老师再引导孩子编《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我们本周的故事会课时创编故事,所选的绘本是《彩虹的尽头》,故事讲的是獾和狐狸到处去寻找自己的宝贝, 当他们赶路的时候,满脑子想的都是宝贝,就在这时遇到了松鼠,松鼠觉得橡果是自己的宝贝,可是獾和狐狸却觉得他们不是,就这样,黄和狐狸继续往前走,故事就讲到这里戛然而止,后面是留给孩子们续写的,不过后面是以图画的形式出现的。一年级的小朋友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故事创编,如果不加以引导,简单的让他们去讲,我觉得孩子很难领会其中的意思。正好听了刘老师的这一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简单地做了一张表,主要体现了不同点:
当然通过这样的表格方式呈现,我并没有将孩子们的思维束缚死,而是在他们认为的宝贝中给了他们充分的自由,有的小朋友认为鸭妈妈的宝贝是小鸭子,也有的认为是水里的泥鳅等等,小朋友们认为兔子爷爷的宝贝是他住的地方,有的则认为是胡萝卜,有的看过的小朋友认为是回忆,总之,答案特别的丰富,孩子们也是充分发挥了想象,我鼓励孩子们大胆表达,不限于绘本中的句式,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但是这个想象是在这个规律的范畴之内,最后的课堂呈现非常的精彩,加上许多自己认为有趣的话和动作,并赋予表情,真的很佩服孩子们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
|
![]() | ![]() | ![]() | ![]() | ![]() | ![]() | ![]() | ![]() |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md855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5
主办单位:南京市陶行知学校 地址:(小学部)南京市建邺区积贤街17号、(初中部)南京市建邺区上新河街12号() 电话:87752066、8775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