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学术研究
![]() ![]() ![]() ![]() [内部]《谁的本领大》教学反思 发布人:罗琦 发布时间:2013/4/3 17:02:28 《谁的本领大》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基本达成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要求; 2,了解故事大意,能初步复述故事,争取学会自编故事。 3,牢固掌握生字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大意,能初步复述故事,争取学会自编故事。 预习要求: 1,读一读:借助拼音努力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做到:不多字 不漏字 不错字 不破句 不回读。 2,想一想:你认为谁的本领大? 教学过程: 每桌选一个桌长,他可是这个桌子的头,谁愿意当?(自荐,推荐,石头剪子布) 一,检查预习一,讲课文读流利: 1,今天,罗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读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 2,课前,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有没有认真完成呀?就让我们先来检查检查第一个作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桌长起立!老师要给你们布置任务啦。 3,你选择一个自然段,听你的同桌读一读。注意哦:要认真听,边听边在你自己的课本上,把同桌读得好的地方划出来,再把读的不够准的字词也圈出来,待会儿该表扬的要表扬,需要你帮他纠正的,请你当小老师教教他。 4,要选个难读的自然段考考他哦!看谁先完成任务,开始! 5,现在罗老师要调查一下,桌长们,认为你的同桌读得好的举手!(哪儿好?正确,流利,有感情。你读的这么好,待会儿请你展示一下!) 6,没举手的一定是有不满意的地方,说说看。(他读的是第几小节?哪个地方你不满意?请你示范一下读好这个词。):本领 碰到 正巧 难受 催 更紧 风 看我的吧 高兴 惊讶。)如没有,老师提。 7,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预习得不错!不过,罗老师觉得还有几个词也挺难读的,不知你们是不是真能读得准?圈一个请一个。) 8,把老师和小朋友圈出来的词再读一读。自读,齐读。 9,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能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呢?老师想听听(分自然段读,评价)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0, 小朋友把课文读得这么好!有个爱讲故事的叔叔听了,也想来读一读,想不想听?把书放好,看着画面,仔细听故事。 11, 边听边想,叔叔读这个故事,和你刚才读的,有哪里不一样,觉得读得好的地方记在心里,学学。 1,他把这个故事读得多有趣啊!老师也想向他学习来读一读!我想请两个小朋友跟我合作,一个读风说的话,一个读太阳说的话。(指名小组分角色读) 2,语气读的特别好,理解文章后,下节课你们肯定读得更棒~! 3,课文里有不少词语都挺难读,小朋友们却将课文读得这么好,老师把这些词语从课文中请出来,你还能读准吗?考考你!(单个出示齐读。红色的字,是非常重要的,要会读,会写。蓝色的字,在别的地方出现,也要认识。) 4,去掉拼音还能认识他们吗?(指名读) 三,梳理课文脉络: 5,读课文读生字都难不倒你们,这是因为你们预习得很认真!现在,一起来看第二个问题! 6,要比谁的本领大,先得说出他们的本领是什么。请你再去读读故事,划一划:太阳,风的本领是什么? 7,知道了他们的本领,现在你认为,太阳和风究竟谁的本领大?(举手表决) 8,你说太阳本领大,从哪儿读出来?(4)你说风的本领大从哪儿读出来(7)你觉得谁的本领大,就大声读读这一段。 9,觉得太阳本领大小朋友好像比较多,看来太阳本领比风大!你同意吗?(太阳发了两次强烈的光,结果却不一样。)你说太阳不大,你来读。 10, 指名读太阳本领不大一段,(小结:能使,却不能使) 11, 看来还是风的本领最大~!(风吹了两次,结果也不一样)说风不大读 12, (小结:它能使,却不能使) 13, 真让人为难,你们说呢?(小小哲学家,真有思想,能说出这么多道理)。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吗? 14, 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要讲好一个故事,按顺序,说完整。还要添油加醋让故事听起来有意思。听老师给你开个头,请桌长像我这样继续说下去,同桌仔细听,给他打个分~!评选故事大王。 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教案设计是集合了校长和学校所有语文老师的智慧最终成型的。 两次上了这堂课,虽然流程是相似的,可是感悟是不尽相同的。 第一次上课的过程中,由于对教案还不是很熟悉,上课的过程更像在过教案,对于孩子课堂上的的反应和生成的东西把握得不是很准确,但是第二次上课时,更加专注,也更能关注到孩子接受的情况,课堂更有实效些。 回顾这两次上课的过程,觉得这篇教案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 1,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传统教学中,我们总是想方设法的通过各个环节把我们以为的重点难点,用自己以为正确的方式教给孩子。可是在这堂课的设计中,通过预习,孩子已经会的我们就不教。比如纠正生字词读音的环节不在是老师讲易错的词跳出来让孩子一遍遍地读,而是让孩子互相纠错,再进行巩固。这样节约了课堂上的很多时间,也更能体现从学生角度出发的生本概念。 2,帮助孩子理清文章脉络,构建整体框架。 通过一个问题“究竟谁的本领大?”,帮助孩子理清文章的脉络,在孩子的脑海中构建一个整体的框架,告诉他们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有了这样的梗概,孩子复述课文时就不会吃力,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能轻松地在课堂上将这个故事说出来。如果长此以往这样训练,孩子能够学会整体感知文章,而不是一篇课文上完只有零散的记忆片段。 3,鼓励孩子将故事说得更丰满,创编属于自己的故事。 这个环节的设计,符合了“将薄文读厚”的观念,一篇文章只是我们教会孩子习得学习方法的载体,老师先示范说一小段故事,“添油加醋”地说,孩子很快学会模仿,创编属于自己的故事,讲故事说的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又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学习课文使用课文的兴趣。 ◢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
|
![]() | ![]() | ![]() | ![]() | ![]() | ![]() | ![]() | ![]() |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md855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5
主办单位:南京市陶行知学校 地址:(小学部)南京市建邺区积贤街17号、(初中部)南京市建邺区上新河街12号() 电话:87752066、8775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