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学术研究
![]() ![]() ![]() ![]() [内部]三月教学反思 发布人:卜俊 发布时间:2013/4/2 22:30:35 一下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P44-45例题及想想做做1-3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2、在比较两种算式的过程中体会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能够灵活运用算理去解决各种情境下的计算。 3、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观察、对比、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两种算式的过程中体会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 课前预习: 1、看书p44—45,思考以下2个问题: (1)45+30,你看懂书上介绍的算法了吗?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45+3,你看懂书上介绍的算法了吗?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26 + 20 = 50 + 34 = 26 + 2 = 5 + 34 = 3、自学过程中,你有什么疑问? 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预习反馈 1、指导阅读:小朋友,通过看书自学,你知道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师:这是单元的大标题,说明我们这单元都在学这个内容。这里有一个例题的图标,我们每节课的主要内容就在例题中。 生2:几十几加几十。从例题下面的算式中可以看出来。 师:是的,我们要学几十几加几十,也就是两位数加整十数(板书),还有吗? 生3:45 + 3等于多少。 师:是的,也就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板书课题) 2、质疑:通过看书自学,你有什么不懂的想问老师? 生1:今天学习的是两个数相加,为什么习题中还有连加呢? 师:问得很好,说明你不仅关注了例题,也思考了习题。我们也想一想:是不是这个连加算式和我们学习的两个数相加有一定的联系呢? 生2:既然题目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什么今天不学减法呢? 师:其实加法和减法有一定的练习,很多方法都是一样的。学会了加法的计算方法,相信我们就可以自己去解决减法的问题。 生3:书上算式的分解图看不懂。 师:相信通过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一定可以理解。 【教学实录评析】:在上课之前提两个问题:1、提问这节课学什么;2、质疑,有以下几个目的:1、指导学生阅读;2、解决学生的一些疑问,同时利用疑问激发思考。我在上课时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懂得抓住学生的回答,只是问了,但是没有理答。这样师生之间没有深入的交流,学生体验不到回答过后的那种满足感。课上,我没有抓住学生最开放性的思考,没有去揣摩他说这句话中最重要的思考的源头,同时,也体现出了没有掌握教材的结构,每一部分的作用与意图。 二、精讲多炼 (一)选一选 理解算理 ppt出示: 45 + 30 45 + 3 小棒图1 小棒图2 计数器图1 计数器图2 1、提问:这是用小棒和计数器解决两道算式的图。顺序有点乱,你能选出和算式配对的图吗?先来帮助这些小棒图找到对应的算式。 同桌交流,并且说说你这样选的原因。 全班反馈,提问:你怎么看出是表示45 + 30,45 + 3呢? 追问:45 + 30 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45 + 3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45 + 30,先把整捆的相加,再加上单根的;45 + 3,先把单根的相加,再加上整捆。 2、提问:你能选出与这两道算式对应的算珠图吗? 同伴交流,并且说说你这样选的原因。 全班反馈,提问:你怎么看出是表示45 + 30,45 + 3呢? 追问:45 + 30 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45 + 3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教学实录评析】:这部分和其他几节课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书上出示了两部分内容,我在开始处理的时候只是割裂开来分析,但是这里的难点不仅是怎样算,因为已经有了手指快算的基础。而在于在什么情况下如何处理,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宏观掌握。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对书上的图片进行处理,书上的图片只是结果图,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知识呈现的过程,关键部分要变色强调。这样在对比过程中通过追问促使学生说出加几十就是先数整捆,加几就是先加单根。难的知识去分析,简单的知识去比较、创造。因此,让学生们在对比中说原因,学生真正地学会了应用,水平才能更进一步。 (二)形成算法 1、小结:不管是用小棒还是算珠,加30都是加在哪一位?加3都是加在哪一位?用手指算检验一下。 2、升华:现在我们不看图,回想刚才摆小棒和拨算珠的过程。你能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引导学生规范语言,并且板书 : 45 + 30 = 75 45 + 3 = 48 先算:40 + 30 = 70 先算:5 + 3 = 8 再算:70 + 5 = 75 再算:40 + 8 = 48 3、再次指导看书,现在你能看懂书上的这种计算方法吗? 【教学实录评析】:在这部分要注意规范语言。有的学生能说出意思:4+3=7写在左边,右边是5,但还是要引导孩子说完整。只要前面的活动到位,孩子在这里就能说出来。再次知道看书的时候,可以添加:你喜欢哪种方法?在规范学生思路和语言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 三、归类整理 小结: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两位数加整十数,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把剩下的合起来;加一位数,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把剩下的数合起来。) 四、分层练习 (一)先比一比,再算一算 26 + 20 = 5 + 34 = 70 + 21 = 26 + 2 = 50 + 34 = 7 + 21 = 先比较每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不论什么样的加法算式,都要想到:把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提问:你能想这样编一组题吗?先给范例:63 + ( ) = ( ),并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3 + ( ) = ( ) 【教学实录评析】:第一道范例让两个孩子分说了,其实不应该,因为只有合说,才能体现一个人整体思考的过程。学生在举例时,有一个学生说:23 + 16,23 + 6。我只是说:23 + 16是我们没学过的,但是我们依然要遵循个位和个位加,十位和十位加,但是我没有去纠正实质性问题:这个孩子并没有按照要求去模仿,这样的时刻要引导,不能就这么放弃,收不到这道题该有的作用。 (二) 1、67 + 20 请小朋友说说计算过程。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60 + 20 + 7 =87.提问:你发现:上下这两道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都是先算60 + 20 。每组下面一题其实可以看作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过程的分解:先算两个整十数相机唉,再用算出的结果加一位数。) 2、41 + 5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1 + 5 + 40 =46,你发现:上下这两道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都是先算1 + 5。每组下面一题其实可以看作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的分解:先算两个一位数相机唉,再用算出的结果加整十数。) 3、4 + 5 + 30 根据这道算式,你还能想到和它有联系的两道算式吗? 4、50 + 20 + 6 根据这道算式,你还能想到和它有联系的两道算式吗? 【教学实录评析】:这里涉及到正例和反例的问题,我只是按照书上的结构走了,但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正例和反例,刚开始的题目没有结构性。 (三)小马虎 32加一位数,小明加在了十位上得到了72,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的结果吗?提示:请计数器帮帮忙,看看这个加数应该是多少呢?
【教后反思】: 预习模式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实行预习模式,刚开始我总是在思考:怎样设计才真正地把预习环节融入课堂教学,于是把设计分成了预习反馈—精讲多炼—归类整理—分层练习几部分,但总觉得流于形式,只是在表面上的分板块,其实并没有从内在逻辑上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2、在问大家知道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的时候,我开始关注对预习阅读的指导,但是并没有落实,只是蜻蜓点水,或者说当孩子有疑问时,我没有及时地引导,引发他对本节课的思考与期待。 3、在分层练习方面,我从一开始的全信书到后来的题组练习,发现新授课不适合分题组练习,于是找了各种题型。但大多数都是很散的没什么系统性。 通过这次实践,我看到了一组很简单的题通过整理和反例的对比,激发学生去模仿、创造加深了学生们的印象。预习模式下的数学课要让学生把知识学活,不要被书本束缚,但是要理解书本的意图。 另一方面,有了手指快算,课堂关注点就不再是知识本身,而是要渗透各项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教材的理解。 在下一个阶段,我将着力视频课,就看老师是怎么提问,又是怎么理答的,争取不断完善自身。同时,加深对课本内容的思考。 ◢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
|
![]() | ![]() | ![]() | ![]() | ![]() | ![]() | ![]() | ![]() |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md855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5
主办单位:南京市陶行知学校 地址:(小学部)南京市建邺区积贤街17号、(初中部)南京市建邺区上新河街12号() 电话:87752066、8775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