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7日 星期一 农历甲辰【龙】年五月十二
请您登录:○教师 ○学生 ○家长
当前位置:教师博客>教育教学>正文


2014第七届中国南京-新加坡中小学校长圆桌会议“提升学校课程品质”学习笔记
发布人:仇玉玲  发布时间:2014/4/29 23:43:46

2014年4月28日一早,安顿好自己的课务,便匆匆上了地铁,跟校长一起去参加会议。只知道是与新加坡的一个论坛,关乎课程。

会议地点说是在三中,从张府园下了地铁,找到第一个三中的时候,门卫说在另一个校区,于是绕了一圈,到了另一个门口。门卫依然说今天只有一个英语教研,没听说有与新加坡的圆桌会议。于是找到第三个三中,依然不是,前行复前行,终于赶在9点之前找到了三中(原来的六中)。

走进三中校园,第一眼见到的竟然是熟悉的行知馆。才知道1923--1929年间,陶先生在这里做了六年的校长。顿时,亲切亲近之感油然而生。

开幕式致辞的是来自新加坡某区的督学姚女士和南京市教育局的吴局长。姚督学的中文不是很好,说来很是吃力,然而满脸的笑意给人很亲切的感觉。用主持人的话说,中文虽然不是很好,但是较之我们说英文已经好很多了。(下午分论坛讨论中才知道她和另一位同来的中学女校长一样是毕业于哈佛的)

上午有7个单位发言。印象比较深的是新加坡学校的课程设置---德明政府中学和文殊中学。两所中学的课程设置都指向于21世纪局势,建构的是面向21世纪的课程。21世纪是三个T的世界:资讯、贸易、恐怖主义;是多元、多边、多变的世界,是跨国界、跨疆界的世界-----如何培养学生面对这样的世界?

德明中学认为,面向21世纪的学生应该是富有自信心,能自主学习,能积极参与,具有公民意识的人;应该具备的是沟通协作以及掌握资讯等技能的,具备公民意识与全球意识、又能跨文化沟通交流的人。因此,最需要培养的是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实现学校教育使命的核心是课程。一所学校最需要考虑的就是为不同的学生量身定制适合的课程,提升课程品质,促进学生发展。德明的课程着力培养德明人的素养:热爱生命的,人格高尚的,具有崇高理想,掌握21世纪生活技能,展现积极的公民意识,通晓双语及多元文化。他们思考得更多的是面对太多的未知、多变,以及多元化,知识膨胀,环球化,科技的发展,教育怎么面向明天的“不稳定,多边,多元。”21世纪的教育是一未知的教育,教育的走向是复杂的。因此教育人任重而道远。

文殊中学是新加坡佛教总会创办的一所中学,他们的核心价值观是尊重,节气,关怀,卓越。学校致力于培育关怀社区与环境的公民,培养自信与独立的学习者。他们认为品格教育中重学生的感同身受,学习能力培养中最重要的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如何学习是21世纪学生必备的能力。

下午的分论坛讨论中,海星天主教中学蔡校长用极不流利的中文介绍了这所学校的课程实施。他们关注的依然是21世纪的竞争力,公民素养,全球意识与跨文化技能,批判与创新思维,资讯及通讯技能。这所学校的机器人课程在全球机器人技术比赛中获奖,老师是研发机器人的工程师。

相比而言,中国的教育更注重于当下的生活,当下的获得,各类课程设置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南京有21所中小学参与了本次的圆桌会议。校长们纷纷介绍自己学校的课程领导、课程建设、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群”,“一体化课程”“蓝天课程”“立美课程”“小主人课程”“多元课程”“论语课程”“绿色课程”“主体课程”“助推课程”----一个个名词带着一个个概念扑面而来,每一个名词的背后固然离不开一所学校师生的辛勤付出,然而,众多的课程架构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

一、课程设置有明晰的目标吗?很多学校课程设置更多的考虑的是学校的历史、渊源、人文景观、地域特色,而非课程的受惠者----学生。一所学校需要设置怎样的课程应该基于这所学校就读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应该基于这所学校所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应该基于这所学校终极的育人目标。而事实上,很多学校的课程设置已经变味,有的将零散的做法加以捆绑,冠以一个名词,变成一种所谓的特色,以为这是课程;有的盲目追求数量,一所小学开设几百种名目的课程,以为这是在培养学生;有的生拉硬拽,将学校周边景观纳入学校课程,以为这是文化-----课程设置缺乏明晰的目标,而对于为什么设置课程,为什么设置这些课程,校本课程是否科学规范等问题,则明显思之不足。

二、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表现在哪些方面?每一位校长的发言都提到了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学校发展最核心的要素是课程。对于一所学校而言,校长不应该是行政管理的角色,而应该是课程领导者的角色。那么这种课程领导力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是吸收各方面力量提供课程决策效力,二是充分鼓励与发挥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三是建立有效合作的课程开发团队。(引自彭校发言讲稿《课程引领教学》)学校的课程领导力包含课程建设力,如何建设学校课程,不是校长一个人的事,必须充分发掘教师主体的积极作用,培养他们的课程开发能力,团队合作,在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建设并实施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三、如何提升学校课程品质?这是本次圆桌会议的主题。听了一天的报告,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课程内容,校长们在畅谈本校课程设置、课程实施的同时,不无骄傲的讲到由学校课程所带来的辉煌成果(教师的,学生的)。究竟如何提升学校的课程品质呢?秦淮区教育局提出的提升课程品质的实践,南外仙林提出了从数量走向品质的课程建设路径,游府西街小学提出了提升课程品质,支持儿童成长。游小认为,提升课程品质的途径一是整体架构,让课程贴近儿童。(所谓的顶层设计吧,这确是学校课程设置中最重要的部分);二是科学开发,让课程满足儿童;三是专业引领,让课程更有质量;四是精细管理,让课程服务儿童。五是多元评价,让课程成就儿童。(摘自游府西街小学交流讲稿《提升课程品质,支持儿童发展》)我以为,提升课程品质,首先要读懂儿童。儿童需要什么样的课程,什么样的课程能促进儿童的发展,这是课程设置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基于21世纪需要的人才素养设置课程,体现了新加坡中学课程的品质。其次,课程的设置要科学,体现课程的专业性。能否回答课程设置对于儿童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决定了课程品质的高下。切合儿童当下发展的,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指向于儿童未来发展的课程,是高品质的课程。

网友评论
【第1/1楼】张彦 2014/5/5 9:09:54

走进儿童世界,培养世界儿童!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最新发布
生活随笔【全程育人】…[图]
生活随笔【重视研究】…[图]
班级管理全程育人:面…[图]
班级管理全程育人:在…[图]
班级管理全程育人:三…[图]
生活随笔全员育人:严…[图]
班级管理全员育人:传…[图]
教育教学重视研究:聚…[图]
班级管理【全员育人】…[图]
班级管理重视“特殊”…[图]

  本文相关
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
                                

站内搜索 网站地图 电子邮箱 在线调查 后台登录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md855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4

主办单位:南京市陶行知学校 地址:(小学部)南京市建邺区积贤街17号、(初中部)南京市建邺区上新河街12号() 电话:87752066、87752108

苏ICP备12081047号

通知公告
校园风采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