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日 星期三 劳动节 农历甲辰【龙】年三月廿三
请您登录:○教师 ○学生 ○家长
当前位置:书香校园>好书荐读>正文


今天,你还在抱怨吗?
————我读《不抱怨的世界》
发布人:罗琦  发布时间:2014/3/25 10:56:57
 

    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非常淡定的人,喜欢看散文,喜欢读老庄,走路说话做事都很慢,从来不大声讲话,自认为很有闲情逸致,情绪也很少有很大的起伏。可是参加工作这几年来,我发现自己的性格真的是有了很大的转变,特别明显的一点就是:脾气变坏了,容易生气,容易烦躁,没有耐性,变得挑剔,特别特别容易抱怨。怎么还有这么多没完成的工作?怎么我说什么学生都左耳进右耳出?怎么有些家长一点儿不管孩子呢?怎么交通就这么堵呢?怎么空气质量总是这么差呢?总之,生活中仿佛充满了不如意,抱怨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不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了威尔•保温的《不抱怨的世界》,对抱怨有了点儿新的认识。

      威尔是一位牧师,2006年,他发起了一项名为“不抱怨”的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色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如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二十一天,到时候,参加者便已养成不抱怨的习惯。

      我们为什么会抱怨呢?书中鲍温牧师说:“我们之所以会抱怨,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觉察到抱怨会给我们带来好处”,或至少不觉得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坏处。我们希望通过抱怨得到好处的情形大至有三种:A 希望通过抱怨能改变身边的人,一般是针对最亲近的人;比如我抱怨今天晚上的菜不好吃,明天爸妈是不是会准备些我爱吃的东西呢?B 希望通过抱怨能获得同情和帮助,一般是对于较自己位置较高的人;比如孩子向家长抱怨作业太多太难,家长出于同情就会帮助他们完成作业。C 希望通过抱怨别人这里不好那里不行,来表现自己的优秀,一般是对于自己同等地位或下位的人;这种抱怨一般都是我们有意识的说出来的抱怨。

      还有就是我们无意识的说出来的抱怨,比如抱怨堵车、抱怨天气不好、抱怨电视广告太多,说这些话时很明显我们知道并不能解决问题,天气不会因为我们抱怨就好起来,电视广告也不会因为我们的抱怨就减少,我们只是说说而已,觉得说说无妨,并不担心抱怨会有什么不好。

真的是这样吗?书中作者说: 在“无意识的无能”阶段,你对自己的抱怨(无能)毫无所觉(无意识)的。此阶段抱怨就好比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嘴里吐露时,我们会注意到;但从自己的口中发出时,我们却充耳不闻。当你身边都是一些爱发牢骚、怨声载道的人,你和你的朋友在一起时讨论的主题往往演变成一场抱怨比赛,讨论的语调会变成:“这不算什么,我告诉你••••••”,这个时候,你会快乐吗?

其实,“抱怨是在讲述你不要的东西,而不是你想要的东西。”,当我们抱怨时,就是将焦点放在不如意的事情上。我们说的话表明了想法,这些想法又创造了我们的生活。换言之,我们讲了甚么话,就会表现出甚么模样,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亦即一种负面的吸引力法则:当我们发出的抱怨和牢骚愈多,那么所招惹来的负面能量也会愈来愈多,所以,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

    当然,有人会说,依照一些精神科医生的说法,抱怨是健康的。对此,作者强调并非要大家永远都不抱怨,因为,偶尔的抱怨也是言之有理的。他认为,向实际帮得上忙的人表达自己的哀伤、痛苦或不满,确实是健康的,某些情况下,抱怨确实可让我们得到别人的注意与同情,甚至得以回避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可是,别忘了,抱怨始终会带来负面的影响。长年抱怨的人,最终更可能会被身边人排挤,因为他们会发现自己的正能量都被这个抱怨者榨干了。如果向别人抱怨的目的,只是为了发泄情緖,又或是藉此对他人做出攻击的话,那么,这类抱怨可免则免,因为它将为我们招致更多问题,如破坏人际关系、影响健康等。

    如果你自我检视一下:当你抱怨时,背后的原因真的很严重吗?严重到你需要向别人表达哀伤或不满的心情?还是你习惯经常抱怨?如果一个月抱怨一次以上,那么你可能已陷入惯性的抱怨状态,这样对你并无好处,因为你就是在注意着伤害而喊“痛”。

    在物质生活愈来愈丰富,心灵却愈来愈空虚的现代社会里,“不满足”似乎成了众人的通病,要做到不抱怨的确绝非易事。但抱怨带来的负面能量不但伤害自己,也伤害了身边珍爱的人。虽然我现在有时还是忍不住会抱怨,但是我不希望自己成为那个会给别人带来糟糕情绪的人,所以常常提醒自己少抱怨。尝试以一种比较放松的心情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我们也可利用橡皮筋代替书中所指的紫色手环接受挑战。当抱怨的次数变少,正面的能量自然增多,相信人生也会跟着快乐许多。

  

                                  (美)威尔•鲍温 著,陈敬旻 译

出 版 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最新发布
班级管理“缅怀先烈,不忘…
班级管理“学雷锋,做好事…
班级管理“传承宪法文化,…
班级管理红领巾讲解员
教育要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教育要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督导新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教育要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教育要闻陶行知学校承…[图]
教育要闻建邺区教育信…[图]

  本文相关
[内部]书香伴成长,经典永流…
陶行知学校举办青年教师读书沙…
陶行知小学举行教师读书启动仪…
[内部]《温和的修养》读书心…
陶行知小学举行第二期青年教师…
陶行知小学举行第一期青年教师…
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
                                

站内搜索 网站地图 电子邮箱 在线调查 后台登录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md855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4

主办单位:南京市陶行知学校 地址:(小学部)南京市建邺区积贤街17号、(初中部)南京市建邺区上新河街12号() 电话:87752066、87752108

苏ICP备12081047号

通知公告
校园风采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