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农历甲辰【龙】年三月廿一
请您登录:○教师 ○学生 ○家长
当前位置:学术研究>教学反思>正文


[内部]四月教学反思——沙作伟
————以《大气的成分》为例谈课堂追问技巧的使用
发布人:沙作伟  发布时间:2019/5/3 16:28:51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用到的手段,而追问作为其有效的补充手段,既能使教师有效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在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下发散思维,积极探索,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思维创造能力。而如何进行追问,怎样追问才会使课堂实效性最大化,是我关注的重点,以教材中《大气的成分》一课中,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例,详细介绍追问的应用法则。

师:有同学提出,采用类比的方法,先测出整个教室中氧气所占空气的体积比,进而类比出大气中氧气所占空气的体积比,这种办法可行吗?

生:可以。

师:这种想法确实很奇妙,但是教室里面的空气具有流动性怎么办?

生1:把门窗紧紧关闭。

生2:采用一个密闭的空间,这样气体就不会钻进来,又跑出去了。同样是类比的方法,一样可以测出大气中的氧气。

师:哪种方法更合适?

生:封闭空间进行测量。

师:那怎样测量这个密闭空间里氧气所占的体积比呢?

(氧气和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测量他们呢?学生小声讨论)

师:老师提示一下,想测量氧气,就要先认识氧气。氧气有一些特点:可以供生物呼吸;可以支持燃烧。(通过播放视频介绍)

生:可以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养一只仓鼠,测量出它每秒钟消耗的氧气,然后看它能够存活多久,这样就能计算出这个空间里有多少氧气了。

师:你想到了可以通过消耗氧气,来测量出它的体积,这一点很棒。只是通过仓鼠来实现这一目标有难度,如何测量仓鼠每秒钟消耗的氧气量?如果测不出来或者不准确的话,有没有更便捷直观的方法呢?

生:里面点上一根蜡烛,让蜡烛消耗其中的氧气,如果蜡烛熄灭了,就知道里面的空气已经消耗完了。

师:假如采用你的办法,现在这个空间里的氧气已经消耗完了,那怎样测量已经消耗完的这部分体积呢?

师:而且,这部分空间依然是看不见,摸不着。

(学生再次陷入沉思,如何转化这部分体积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生1:可以给气体染上颜色...

生2:可以通过在密闭空间里放一个发声器,比较燃烧前和燃烧后的声音大小。

生3:可以想办法让消失的那部分显示出来,能看得见。

师:那怎样让消失的那部分显示出来吗?老师提示下:可以结合前面学过的大气压力,如果消耗掉了氧气,那么里面的大气压力就会...

生:变小。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看看怎样实现这个目标。

(讨论过后)

生:我们想采用填充的方法,消耗了多少的空气,就填充进去多少的水,这样就可以测量出这部分的体积了。

师:怎样填充水进去?

生:在这个密闭的空间里,开一个小孔,将灌满水的注射器插进去,每消耗一点氧气,我就推进去一点水,直到最后氧气全部消耗完,推进去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

师:那会不会存在推进去的水的体积与实际消耗的氧气体积不相等的情况?

生:不会,氧气消耗后减少的气压,正好通过水的进入来补充,如果消耗的氧气体积小于水的体积,里面剩余气压大,会导致多余的水无法注入封闭空间里,如果消耗氧气的体积比水要大,剩余气压小,甚至会使注射器自己“自动”向封闭空间里注水,这个现象我们上节课已经实验过了。

师:那么既然你刚刚提到注射器自己会“自动”向封闭空间里注水,那我们还需要人工注水吗?

生:不需要人工注水,注射器自己就能通过大气压力的调节进行注水。

师:当然,想让你的实验方案无懈可击的话,还需要2个前提条件:1、氧气不溶于水;2、整个环节装置密封性特别好。氧气可以大概看做不溶于水,可实验操作中总会存在误差,万一注射器与装置连接处的小孔漏气呢?你能不能把这个过程再优化一下?

(通过画图引导,以便使学生看的清楚明了。)

生:老师,我想到了。注射器的作用是存水并注水,万一周围漏气的话,大气压力的作用就不灵了。我们可以假设把孔开在最下方,然后周围用水包裹住,即使漏气,也有水在其中隔绝空气进入封闭空间。

师:你可以用画图的方式展现一下吗?

附件:1.bmp
  附件:2.bmp

附件:3.bmp

一是对每堂课重难点的地方进行追问。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事先划出重点,对这些地方进行追问就会突破重点难点的性质。

二是在疑难问题中有困惑不解的时候进行有效的追问。不仅可以及时纠正错误,还能让学生开启心智,有利于及时指正和训练思维。提问和追问有效融合,以及追问的层层深入,使整个教学过程自然而顺畅,同学们不仅自已摸索出了规律,而且还会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是在师生互动中进行有效地追问。通过良好地对话让整个教学过程连贯起来,提高教学质量,并在无形中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因果关系的能力,促使同学们多角度、多方面地考虑问题,引导同学们反思总结。在讨论和追问中经历了各种公式和关系逐层剥茧的过程,在一层层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了解和掌握该堂课程所学的公式、概念,今后遇到同类型的题目,就会立刻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分析和思考,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做起来也会得心应手。通过这种充分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培养同学们的问题意识和情境意识,才会为更有效的课堂提问提供基础。

总之,课堂追问是一门艺术,无时无刻不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息息相关。它既是推进教学进程的一种手段,也是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一座桥梁。作为教师,应该注意以上提到的几个技巧,认真思考“问什么”和“怎么问”,让课堂追问成为科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之间成功互动学习的最好体现。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最新发布
班级管理“缅怀先烈,不忘…
班级管理“学雷锋,做好事…
班级管理“传承宪法文化,…
班级管理红领巾讲解员
教育要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教育要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督导新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教育要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教育要闻陶行知学校承…[图]
教育要闻建邺区教育信…[图]

  本文相关
[内部]3月教学反思
[内部]王籽3月教学反思
4月教学反思
[内部]信息组 王蓉3月教学反…
[内部]借旧知探新知,状物类…
[内部]英语组黄辰12月教学反…
[内部]英语组孙怡君12月份教…
[内部]英语组刘润培12月教学…
[内部]英语组徐陶12月份教学…
[内部]王籽12月教学反思
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
                                

站内搜索 网站地图 电子邮箱 在线调查 后台登录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md855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4

主办单位:南京市陶行知学校 地址:(小学部)南京市建邺区积贤街17号、(初中部)南京市建邺区上新河街12号() 电话:87752066、87752108

苏ICP备12081047号

通知公告
校园风采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