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农历甲辰【龙】年三月廿一
请您登录:○教师 ○学生 ○家长
当前位置:学术研究>教学反思>正文


[内部]4月教学反思
发布人:丁思颖  发布时间:2019/4/17 10:47:10

寻觅新思路,发现新自己——我与教研那些事

丁思颖

成为一名道德与法治专职老师已经有三年的时光,回想起来,这个职业是无数“意外”的累积。

高三填志愿时,我的最初想法是成为一名英语老师或者是口译,所以第一志愿填写的是英语师范。但天不从人愿,我被调剂到了第二志愿——小学教育。而在进入现在的小学实习时,我实习的科目是语文。后来,在校长和其他经验丰富的老师推荐下,我决定成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专职教师。

也许从那个时刻开始,我与这门学科,与这个学科的教研团队的故事就悄悄展开了。

到现在工作到第三年,我始终记得区教研员徐老师的一句话:“我们中国也许教育还比不上一些发达国家,但是在教师的在职培训方面,绝对是名列前茅的。”这三年的时间里,在无数场教研活动中,我体会着这句话,也用实际行动证明着这句话。

在这工作的三年内,我不仅作为一个“观众”,无数次地因为执教老师的精彩演绎而深受启发;还非常幸运的站在台上,通过教研活动去磨砺自己,获得新生。每一次的教研,都是一次新的成长。

  1. 在学习过程中,寻觅新思路

    按照惯例,经历过开学第一个星期的“机能重启”,第二个星期区里就会举行教研组长会,这也代表着新一学期的教研日程即将正式公布。每学期刚拿到那张日程单时,我还是非常惊讶的。和语文、数学老师隔几周才去教研一次相比,我们的日程非常的紧凑,市级的教研和区级的教研加起来基本上一学期超过10次。次数虽然很多,但是每一次的活动都是非常饱满和实在的。

    在2018年的下学期刚开始,我们学校有幸承办了一次市级教研活动。作为道德与法治教研组的成员之一,我和其他两位老师一起负责统筹和协调,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准备的过程中,市教研员罗老师不止一次地与我们核对每一项流程,这是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筹划一次教研活动是这么不容易,大到活动的整体流程设计,小到话筒、电子设备的准备,事无巨细都需要我们去处理。每一次教研活动的成功举办,背后都离不开承办学校的辛苦付出以及教研员的指导。

    这次的市级教研活动以“南京市二上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实践展示活动”为主题。作为一个系列活动,我们学校成为了第一单元教研活动的主阵地。在活动当天,我们的大报告厅座无虚席。除了一开始就报名参加的老师,还有很多老师也自发地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这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干货满满”成为了老师们学习热情高涨的原因。在统编教材刚刚开始使用的当下,我们应该如何解读新教材,应该如何去上好新教材,成为了很多执教这门学科的老师的困惑。而罗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平台,让我们能利用这个机会解决我们心中的困惑,那么这样的教研活动一定是非常有意义的。

    除了市级教研活动,我们学科还会定期的组织区级教研以及三区联片教研。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也不断地丰富着自己。例如,在2019年3月下旬的一次区级教研活动中,我们的区教研员徐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学习了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3月18日的这一场座谈会对于所有的思政课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意味着思政课的地位正在提升,也通过这场会议,“思政课上什么、怎么上”得到了解答。区级教研活动中,我们共同研读了习近平主席对思政课的理解、对思政课老师的要求,度过了一段非常难忘的时光。

    每一次贴近教师发展需要的教研活动,都让我们在集中的时间段里收获满满,它让我们看到,原来教材可以这样去解读,原来课堂可以这样设计,原来资源可以这样利用。教研活动让所有听课的老师寻觅到了教学的新思路。

  2. 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新自己

    虽然才工作三年,但我非常幸运地上过一次区级公开课和一次市级公开课。每一次都带给了我极大的成长和启发。

    第一次的区级公开课,是在我工作的第一学期。当工作还未满半年的我得知我要在全区执教一节公开课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的忐忑和紧张,压倒了心中那一点点的小期待。但也就在这第一次的经历中,我知道了每一次的公开课,你都不是一个人。在每一场教研活动中,为了让老师们都有所收获,教研员会帮执教老师进行不止一轮的磨课,以求将一堂公开课以相当成熟的面貌展现出来。

    为了这一节公开课,我进行了五轮的试上和修改。每一次的磨课都让我受到很多启发,也看清了在我之前上课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到了正式上课的那一天,虽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当我听到老师们针对我的课进行评价,将课堂的优点和缺点都拿出来研讨时,我有了非常大的满足感,也让我第一次明白,站在“舞台上”,和几十个学生在一起展现一节精彩的课堂是什么样的感觉。

    在2018年暑假还剩下半个月的时候,我接到了南京市教研活动公开课的任务。这次的我不再像上次一样慌乱,但由区到市的转变仍然让我压力倍增。于是从八月中旬,我便开始备课、磨课这样的循环。虽然过程非常煎熬。但也就在这样的循环里,我开始慢慢找到了解读教材的方法,明显感到了自己的成长。

    这次市级教研活动,针对的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解读。拿到一本新教材,我们没有更多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只能从抠教材做起。但是第一课《假期有收获》,短短的四页纸,文字大概也就一两百字左右,刚看到的时候,我感觉可挖掘的资源非常的少,基本等同于零。但在与其他老师磨课的过程中,慢慢的我体会到了教材一字一句,甚至每一幅图都充满着深意。

    例如在本课的第一页写着一首小诗:

    “夏天的礼物,是烈日和蝉鸣。夏天的礼物,是雷雨和彩虹。夏天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是有滋有味、丰富多彩的暑假。”

    这虽然看起来只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但仔细看,其中就包含着编者对我们的提示:有滋有味、丰富多彩。

    本课既然名为“假期有收获”,那么假期、暑假必定就是本课的主题和关键。“丰富多彩”是指暑假生活的“多”、“丰富”,而“有滋有味”可是说是在“多”的基础上,过得更“好”。

    在抓住了这两个关键词以后,课的设计一下子就变得明朗起来。而又因为整首诗是抓住“礼物”二字展开,所以课堂教学不妨用“礼物”来导入。

    在第二页上,又出现了一幅漫画——教室里,有几个孩子在讨论暑假里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有的孩子说:“暑假里,我印象最深的事是看星空。晚饭后,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妈妈和我找到了像勺子似的北斗星......”这是暑假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例子;有的孩子说:“暑假里,我学会了一首很好听的歌 ,我唱给你们听......”这是暑假里学习了一项新技能的例子;有的孩子说:“这是我们全家出去玩时拍的照片。”这是暑假里与家人外出旅行的例子;有的孩子说:“这是我假期里采集的标本。”这是暑假里探索发现的例子。漫画下方的小人说:“学好,玩好,休息好,我们过得很快乐,暑期收获真不少。”不难发现,漫画已经提示了教师,“假期收获”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说,并且还提示了我们可以用哪几种形式来呈现这样的假期收获,可以是一张照片,可以是一样物品,可以是一段表演,可以是一个故事......

    对教材的研读技巧,就是在我试上和与教研员的沟通过程中慢慢累积的。在公开课上完之后,市教研员罗老师针对我的这节课给出了自己的意见,让我看到了这节课还可以上得更好的可能性——在学生说暑期的收获是旅游时,我们是否可以带孩子浏览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祖国之美?是的,也许我可以点到这里为止,但是如果追问一句、补充一句,是否可以将课堂带往一个新的高度?我想,这也许就是我往后要去努力拓展的方向。

    准备一节公开课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且“痛苦”的过程。然而当我回过头来回顾准备这节课的时光,我才发现,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慢慢学会了去解读教材,理解编者的用意,尝试着挖掘教材背后隐藏的玄机,也在尝试着跳出“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越来越“以学生需要为本”,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无比重要的成长。

    如果说,平常我总是以一个“观众”的角度参加道德与法治的教研活动,那么这两次我作为一个“参与者”,对教研活动的意义有了另一个层面的认识。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对老师们来说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对听课的老师如此,对进行公开课展示的老师更是如此。功利一点来说,每节展示课的奖状都能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有所帮助;但更重要的是,每一节公开课的呈现,都离不开执教老师以及教研员的辛苦付出。但也正因为这一段时间的辛苦准备,让执教老师无论是从教学仪态、教学语言,还是整个的教学框架设计,都会有一个质的蜕变。当一段时间的辛苦结束以后,静下心来回顾之前磨课的时光,我经常会产生某个顿悟的时刻。这种顿悟让我用更加自信的姿态去面对教学工作的其他挑战,它让我在处理日常教学中显得更加游刃有余。我想,这就是教研活动能带给上课老师最重要的收获。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专职老师,每一次教研活动对我来说都是一笔财富。因为这些活动,能让我们暂时抽离“说”的状态,能让我们有一个完整的时间段去静静地“听”。都说“倾听”有时比“说”更重要,教研活动对我们的意义亦是如此。当我们成为一个课堂的旁观者,我们存在的“顽疾”就清晰了起来。同时,也正因为每一节公开课都是由老师们精心准备的“大餐”,所以才能让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原来这节课还可以这样上!优秀的公开课为老师们打开了无数的可能性,提供了无数的思路以及灵感。另一方面,作为公开课的执教者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又是另一种收获,那是一种急速成长带来的蜕变和新生。感谢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也希望未来能参与更多的活动中去磨炼自己、提升自己。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最新发布
班级管理“缅怀先烈,不忘…
班级管理“学雷锋,做好事…
班级管理“传承宪法文化,…
班级管理红领巾讲解员
教育要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教育要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督导新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教育要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教育要闻陶行知学校承…[图]
教育要闻建邺区教育信…[图]

  本文相关
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
                                

站内搜索 网站地图 电子邮箱 在线调查 后台登录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md855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4

主办单位:南京市陶行知学校 地址:(小学部)南京市建邺区积贤街17号、(初中部)南京市建邺区上新河街12号() 电话:87752066、87752108

苏ICP备12081047号

通知公告
校园风采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