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日 星期六 儿童节 农历甲辰【龙】年四月廿五
请您登录:○教师 ○学生 ○家长
当前位置:教师博客>生活随笔>正文


爱心、用心、真心
发布人:韩静雯  发布时间:2017/6/18 16:06:07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是陶老夫子的办学心愿;“教人求真”,使学生“学做真人”是陶行知先生神圣的使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陶老夫子对教师和家长的良言忠告……陶行知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祖国和人民的无私奉献,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像一面大旗,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指引着一代代的师者。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颗颗纯洁如水晶般的童心,我们必须用心去捕捉他们细微的变化,用情去感受他们内心的需要,用爱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用心——栽培幼苗

陶行知先生曾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要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要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要躬亲共守。”这段话充分说明了为人师表的重要性。是的,我始终认为,要教育好学生,教师自己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素质。

我担任的是低年级学生的班主任。低年级的孩子有极强的“向师性”,他们总把老师作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老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时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并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平时,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如我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我自己首先做到言语文明,礼貌待人;我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我每天都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从不袖手旁观;我要求学生上学不迟到,我每天早早到校,从不迟到;我要求学生认真书写,我自己首先做到板书工整,字迹秀丽……这些虽然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年幼的孩子不仅是用眼睛来看老师的一言一行,他们更是用心来感知你。学生就像幼苗,你浇灌了“文明礼仪”,他们便会开出“文明”之花;你浇灌了暖暖的“爱意”,他们便会开出“感恩”之花。

二、真心——滋润蓓蕾

教育就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老师只有经常与学生沟通,保持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学生,才能与学生维系良好的师生关系,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

记得有一天,我们班级转来了一个外地学生。据她父母介绍说这个孩子在老家读书时成绩非常优异,各方面都很出色。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个学生的表现和他父母所说的大相径庭。她调皮捣蛋,不遵守学校常规,成绩也一般,有时还会拖拉作业。我开始纳闷了,为什么事实和她父母说的不一样呢?经过反思才发现自己很少与那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孩子的真实情况并不是很清楚。后来经过多次交谈和沟通才知道原来她不遵守纪律,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对这边的学习环境不适应。她不清楚这边学校的规章制度,由于地域的关系,她甚至对老师说的话听不太懂。知道这一情况后,我对这个孩子投入了更多的关爱,平时经常把她叫到身边,问问她学习和生活的情况;空闲时间多找她谈谈心,帮她解决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果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交流,那学生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融入到群体中去了。这次让我真切地体会到只有善于心灵沟通,情感的交流,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教育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也感谢在我遇到这类问题不知如何处理时,书籍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我们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当我们遇到学生打架事件时,我们是否会有这样的胸襟和机智来面对我们的学生呢?在我的印象中,一开始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时,我更多的是对孩子进行说教,有时甚至会是不分青红皂白地一顿指责和数落。根本无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无法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我们的学生在这种说教过程中也形成了一种等待和应付,等待着老师劈头盖脸的批评后的一句“你错了吗”,学生会应付式地、高兴地、解脱地回答出“我错了。” “以后还会不会这样?” “不会了。” “跟小朋友说对不起。”犯错的孩子会在心里长长地舒口气,兴高采烈地对被欺负的孩子说“对不起。” 开心地走出这说教的大门,回到教室去,继续着自己快乐的游戏。这样地说教有没有用呢?各位老师心里很明白,也许第二天孩子还会继续着他欺负学生的行为,老师又会继续着自己的说教,实在没辙了就请父母。后来,在罗素的《教育与美好生活》一文中,我阅读到:“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罗素主张教育通过培养和发展人类普遍需要的素质或普遍价值来实现理想的社会,他所孜孜以求的是与“美好”、“幸福”相联系的教育,这种教育不断地在人们的内心传承——既受教师内心的鼓舞,又源源不断地鼓舞他人;这种教育下培养出的学生的内心将会充满着“生命、希望和喜悦”在我们的教育中,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们要赋予更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对孩子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诱导,让孩子们自己一步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将我们以往的“批评,指责,抱怨”换成“欣赏,启发,激励”。

三、爱心——等待每一朵花开

“最好的教育是挖掘人的潜能的教育”。由于家庭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表现:有的愉快开朗,有的胆怯畏缩,有的还有一些不良习惯。一个老师,要爱那些成绩优秀,多才多艺的孩子容易,而爱那些调皮捣蛋,成绩落后的孩子却不是那么简单。然而,我们要知道,作为老师决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稚嫩的小花,他们只有在老师的精心呵护下才能茁壮成长,特别是那些迟开的花朵更需要老师的加倍关爱和润泽。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老师,应用爱等待每一朵花开,因为,爱每一个学生,这是我们神圣的职责!

我们班里有个小男孩,成绩特别差,每次考试都是不及格。不仅如此,学习态度也不端正,上课时常东张西望,不认真听讲,每次让他回答问题,他都是支支吾吾,不知所云。他还不喜欢做作业,别人课上完成的作业他拖到下课还是完成不了。回家作业更是让老师头疼不已,不是不做就是错误一大堆。为此,我曾多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可是都无济于事。于是,我决定到他家中了解情况。终于,我从他父母口中得知了原因。这孩子小时候其实挺聪明机灵的,可是不幸得了一场大病,由于父母都是外地来的打工者,付不起昂贵的医药费,没有及时给孩子医治。后来,病虽然是好了,但自那次生病以后,这孩子像是变了个人似的。人变得沉默寡言了,思维迟钝了,往日的快乐也烟消云散了。据医生说是因为那次生病没有及时医治留下的后遗症。听完他父母的诉说,我为这孩子的遭遇感到惋惜。我默默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帮助这孩子,我要让他找回原来的快乐。于是,课上当我发现他转过头去与他人交谈时,我会摸摸他的头,提醒他认真听讲;课后,我把他叫到我身边,把重点、难点重新给他讲解一遍,帮他理清思路;傍晚放学后,我知道他回家作业没有人指导,所以每天把他留在办公室里,指导他完成作业。他父母忙,没有时间来接送他。我担心他路上不安全,所以每天我都亲自送他回家。开始,他还是沉默寡言,不愿与我多交谈,但渐渐地,他的话语越来越多了。到最后,他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和我说。有时,他还会把美术课上画的画,做的手工艺品送给我,他已经完全把我当成他的知心朋友了。我发现关爱是相互的。当我以宽容的心去对待他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去等待他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的每一个闪光点的时候,我收获的是他一天天的进步,一天天的懂事,一天天的快乐。他是一朵迟开的不起眼的小花,但是只要老师用爱的雨露滋润,他也可以美丽绽放,绚出自己的精彩。

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的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魂的教育过程。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用我的青春继续耕耘属于我的那片园地。我将用我的真心,真情、关爱去浇灌、感染、呵护每一颗幼苗,愿他们在爱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我把我所学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实践于我的教育中。在教学中我也用爱进行感化教育,给学生一分关爱,一分宽容,一分期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欣赏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引导中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只有我们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的全面关爱,才能激发孩子的心理动力源泉,从而树立起自信,拥有成长和成才必不可缺的心理品质。 教师爱学生,就要“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毕竟,教育有爱才精彩!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最新发布
生活随笔【全程…[图]
班级管理【全程…[图]
生活随笔【重视…[图]
班级管理【全员…[图]
生活随笔【全程…[图]
班级管理三3下学期工作总…
班级管理三3下学期工作计…
班级管理三3上学期工作总…
班级管理三3上学期工作计…
生活随笔【全员育人】…[图]

  本文相关
[内部]2022-2023学年第一学…
[内部]2022-2023学年第二学…
[内部]2022-2023学年第二次…
[内部]2022-2023学年第一学…
2020-2021学年工作小结
2020-2021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2020-2021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2002-2021上半学期班主任工作…
2002-2021上半学期班主任工作…
粽叶飘香,粽情端午
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
                                

站内搜索 网站地图 电子邮箱 在线调查 后台登录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md855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4

主办单位:南京市陶行知学校 地址:(小学部)南京市建邺区积贤街17号、(初中部)南京市建邺区上新河街12号() 电话:87752066、87752108

苏ICP备12081047号

通知公告
校园风采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