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农历甲辰【龙】年三月廿一
请您登录:○教师 ○学生 ○家长
当前位置:书香校园>读书节专栏>正文


读《大秦帝国》,抒胸中块垒
发布人:沙作伟  发布时间:2016/6/22 14:34:55

附件:图片1.png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是一首战国时代人人会唱的军中战歌,这是一篇金戈铁马征伐天下的征战檄文。让我们通过《大秦帝国》,一起来窥探这个帝国的兴衰荣辱,一起来感受大争之世的强力震撼。

《大秦帝国》当代著名教授孙皓晖创作的一部大型文学作品。全书分为六部 :《黑色裂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阳谋春秋》、《铁血文明》、《帝国烽烟》。

在这部堪称鸿篇巨制的艺术佳作中,作者力图艺术地再现,在礼崩乐坏群雄逐鹿春秋末年,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从秦孝公开始,筚路蓝缕,变法图强,经过几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终扫六合而一统天下的艰辛悲壮历程。同时描绘战国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知识含量非常丰富。

第一次读《大秦帝国》,有一种置身于雄浑苍茫的层峦叠嶂之中的沉甸甸的感受。作者以历史的眼光,小说家挥洒自如的大笔墨,把战国一个风起云涌的大舞台安置在我们面前,令人不禁激情昂扬,一时难以自抑。与同主题小说相比,我认为它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秦国正名。作为统一帝国的短促与后来以儒家观念为核心的官方意识形态的刻意贬损,秦帝国在“暴虐苛政”的恶名下湮没在历史的迷雾,同时在民间上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暴秦”口碑。两千年的悠悠岁月,对秦的批判众口铄金,竟将奠定自己文明根基的伟大帝国毫不留情的划入异类而生猛挞伐!而在本书中,大秦帝国是全民分享的帝国,是创新者生的帝国是奠定了整个华夏一统根基的帝国,是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帝国。大秦帝国作为滔滔大河千古不废,即使是同时代的罗马帝国,在对后世的影响上也不可以与其比肩。

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从秦孝公、商鞅的变法图强到最后的子婴擒赵高后的帝国轰然倒塌,整个大秦显示出的是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上到震古烁今的政治领袖,下至辛勤劳碌只知耕战的老秦子弟无一不展现出这种强势奋争,永不堕落的精神。譬如同是超级名将的白起与韩信,韩信悲剧弥漫着浓郁的宫廷阴暗与压抑沉重,使人扼腕叹息。而战神白起之悲剧,则是硬骨铮铮轰然倒塌的震撼,是砥柱人物被大潮呼啸吞没的惊心动魄,至死都是在渲染整个张扬奋发的生命魅力。

三、列国的压抑与名士的快活。春秋战国孕育出的时代精神是强势竞争。进入战国,这种纷争终于演变为彻底的大争彻底的变法,彻底的刷新自己。列国争雄引发的人才竞争进入白热化无能的庸才被抛弃,昏聩的国君被杀戮,名士英才成为天下争夺的瑰宝,明君英主成为最受拥戴的英雄。名将辈出,大才如云,英主迭起。中华民族的所有文明支系都被卷进了这场全面彻底的大竞争之中战争规模最大,经济改革最彻底,权力争夺最残酷,文化争鸣最激烈,民众命运与国家命运的联系最紧密,创造的各种奇迹最多,涌现的伟人最多……

四、先秦时代的百科全书。这本书语言精练,文辞古朴,细心阅读仿佛身临其境。尤其是作者对秦国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了如指掌;对战国的时代特色、著名典故如数家珍;对诸子的事迹、思想与风范有相当全面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对三代(夏商周)特别是周代以后中国的社会形制、政治、礼仪、法度、典籍皆有精熟的研究

......

全书共六部,部部皆精华,然则还是留有些问题让我们思考。历史题材的小说并不是历史。毋庸置疑,作者的史学功底深厚,对于一般读者而言,在大方向和主要细节上都无可挑剔,然则细细思之,却深感惊恐,全文英雄较为脸谱化,秦君个个都是宵衣旰食,枕戈待旦,大臣自是一心为公,文武双全,山东六国皆是沆瀣一气,蛇鼠一窝,才子名士必然宽衣大袍,俊采星驰......其次书中所描写的庙堂整体结构过于制度化,典型的一位明君+两位強臣(将相),对于新君庙堂的架构,已经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样的庙堂结构,让人有听评书之感,闻声而知人。最后,对大秦帝国的历史翻案,有矫枉过正之嫌,但见仁见智,相比较于满屏幕的辫子戏,我更喜欢这种纵横捭阖、积极向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放佛又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时代。

大秦帝国》有着浩荡广博的伟岸情怀,有着性情豪放的英雄人物有着金戈铁马的隆隆战车,有着令后世仰望的铁血文明......无论观众站在什么角度去评价,都有自己的话,说得痛快,《大秦帝国》抒胸块垒

网友评论
【第1/1楼】蒋吉 2016/6/23 17:21:54
好气魄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最新发布
班级管理“缅怀先烈,不忘…
班级管理“学雷锋,做好事…
班级管理“传承宪法文化,…
班级管理红领巾讲解员
教育要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教育要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督导新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教育要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教育要闻陶行知学校承…[图]
教育要闻建邺区教育信…[图]

  本文相关
[内部]看春秋,品战国
顾皓读书笔记
呼唤和谐的儿童教育——《解放…
[内部]从《爱弥儿》看卢梭的…
闪耀着人性之光的悲剧
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
                                

站内搜索 网站地图 电子邮箱 在线调查 后台登录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md855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4

主办单位:南京市陶行知学校 地址:(小学部)南京市建邺区积贤街17号、(初中部)南京市建邺区上新河街12号() 电话:87752066、87752108

苏ICP备12081047号

通知公告
校园风采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