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农历甲辰【龙】年三月廿一
请您登录:○教师 ○学生 ○家长
当前位置:书香校园>读书节专栏>正文


呼唤和谐的儿童教育——《解放儿童》读书笔记
发布人:杨琳琳  发布时间:2016/6/21 19:08:14
 

在这样一个万物被注射了“激素”的时代,孩子被成人催赶着成长,不尊重自然规律;在这样一个“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时代,孩子被成人的筹划所扭曲,不顺应本性生长。如今的家长不光要求孩子成绩好,还期盼孩子才艺多,出人头地。网络上成人化的儿童现象随处可见,生活中家长对各种神童培训趋之若鹜……孩子过早地进入大人们的功利世界,童年最为宝贵的天真、稚嫩却被磨灭。“救救孩子”是时代的呐喊,和谐教育是时代的召唤,是教育的理想。

一、儿童发展“自然”?“使然”?

引用苏格拉底的格言:“认识你自己”。人类若不了解自己,根本无法取得进步。同样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教育者应当了解儿童发展的状况和时机,及时促进儿童当下的发展。对儿童认识得不清楚的教育不可能是好教育,不是建立在正确的儿童观上的儿童教育就不能促进儿童发展。由此可见,现实中的儿童教育需要成人,需要教育者认识清楚教育对象,尊重儿童,了解儿童的发展机制,了解儿童发展的力量来自哪里。提及儿童的发展机制,关于这个问题的一次著名的辩论就是,儿童发展:自然?使然?——皮亚杰与乔姆斯基的辩论。

辩论中皮亚杰的理论侧重“使然”这一面,他认为人的知识以及认知结构是儿童和环境之间的同化和顺应的结果,是在后天获得的。正如洛克的白板说一样,“我只把他看成是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

然而乔姆斯基持一种较弱的天赋论立场,侧重“自然”这一面。他说,如果人的大脑生来就是“白板” 的话,那么,任何企图“塑造”或控制人们思想的行为就将是正当的。显然,人们的思想是不可以由某些人任意控制、塑造的。
皮亚杰与乔姆斯基对“自然——使然”问题尽管未能完全一致,但是他们的观点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这次辩论中我们可以发现儿童发展的两种力量——文明与天性。儿童发展是由天性和文明两种势力交互作用和共同决定的。所以儿童发展没有绝对的“自然”和绝对的“使然”, 儿童正是在天性和文明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发展的。

二、儿童发展与儿童教育

记得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双生子爬梯试验。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儿童的发展遵循着其自身的自然规律,如同自由落体遵循着万有引力一样。要改造物理世界,我们必须尊重物理规律,同样,旨在培养人的教育欲达成效亦必须尊重人的发展规律。”为了使得我们的教育积极有效,有必要进一步探究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1、发展决定着教育。也就是说,儿童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教育应当采取的内容和方式。我们的教育理念中经常提及的因材施教,就是根据不同受教育对象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特点来决定教育方式的。还有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是紧密结合学生的发展现状的。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不能根据教育对象的发展而进行教育行为会发生什么呢?让牙牙学语的幼儿学唱一首儿歌?让蹒跚学步的儿童学着踢足球?让刚刚会计算一百以内加减法的孩子学解方程?这些费劲心思的“教育”是徒劳的。

2、教育创造着发展。一方面没有教育,那么儿童的发展将是无法想象的。虽然,我们都承认儿童有其自身发展的,向善的天性,但只凭这样的“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儿童是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成人的。生物学上的儿童发展,即是身心的成熟,只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如果儿童在其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没有得到适宜的外部条件,成长就无法现实地表达出来。被赋予天性的儿童的发展需要成人、周围的文明环境加以促进、协作,这样儿童才能避免成为一个近似原始时代的纯粹的生物体般的存在。否则正如,由于早期成长中缺乏适宜的文化刺激,十几岁的狼孩被人发现时,其智力只相当于很小年龄的儿童的水平。

另一方面,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作用机制,教育所创造的发展又必然是遵循着儿童发展的规律的。从这一点看来,教育对发展的创造不是任意的,其创造过程是受发展制约的。举例来说,我们的家长不能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孩子犯了错就让孩子说“对不起”,其实对于很小的孩子来说,他们不懂得“对不起”的含义,但是家长认为孩子如果欺负了别的小朋友就要向大人一样礼貌地说“对不起”。现实经验告诉孩子另一个小朋友就要说“没关系”,接下来就没事了。所以是家长使得孩子把“对不起”这句话当成了解决问题的法宝。

总而言之,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创造活动又受到发展的制约与决定。

三、和谐的儿童教育从何而来?

我们人类自诞生以来从未停止过对幸福的追求,幸福是人类的终极目的。正如费尔巴哈所言:“一切有生命和爱的动物、一切生存着的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基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人的任何一种追求都是对幸福的追求。”我们的教育,和谐的儿童教育也是为了成为一个个幸福的人,成就幸福的世界。

既然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幸福,那么在教育过程中,一些让人感受到不幸福的体验,是不是违背了教育的目的呢?有的家长坚持认为“用半辈子的痛苦,换来一辈子的幸福”,这种没有保障的幸福让无数的儿童失去了“及时行乐”的权利。显然,这样的教育忽视童年的价值,这种儿童观是看不起儿童的,认为儿童是无知的,必然使得儿童过一种小大人的生活,既不符合儿童发展规律,也失去了儿童的天性。我们所呼唤的和谐教育应建立在正确、科学的儿童观上,这样不仅可以让儿童体验到幸福,而且更容易将儿童培养成未来社会健康的成人。

1、尊重儿童天性。首先,我们应该肯定一点,童年是人生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重要阶段。儿童有自己的世界,儿童纯真的道德,独特的思维,奇妙的幻想,都不应该被成人的私心所吞没。关于儿童教育的问题,家长们的目光纷纷集中在了能够在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取得成功的能力上。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将孩子看成了需要圈养的鸭子,教育则是,不让这些可怜的鸭子出门嬉水、不让它们自找食吃,成人给予它们在成人眼中可以加快、协助它们成长的食物,硬塞到它们嘴里。这样的结果呢?尽管鸭子没有死掉,可能甚至被喂养的很壮实,但鸭子对水的渴望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最新发布
班级管理“缅怀先烈,不忘…
班级管理“学雷锋,做好事…
班级管理“传承宪法文化,…
班级管理红领巾讲解员
教育要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教育要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督导新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教育要闻南京市陶行知…[图]
教育要闻陶行知学校承…[图]
教育要闻建邺区教育信…[图]

  本文相关
读《大秦帝国》,抒胸中块垒
[内部]看春秋,品战国
顾皓读书笔记
[内部]从《爱弥儿》看卢梭的…
闪耀着人性之光的悲剧
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
                                

站内搜索 网站地图 电子邮箱 在线调查 后台登录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md855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4

主办单位:南京市陶行知学校 地址:(小学部)南京市建邺区积贤街17号、(初中部)南京市建邺区上新河街12号() 电话:87752066、87752108

苏ICP备12081047号

通知公告
校园风采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