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7/2/12 21:09:20 作者:白雪婧 点击:1248 《呼兰河传》读后感 一个并不繁华的小城,一些平凡人的故事,但是,对于萧红来说,却是她难以忘怀的地方。这就是萧红的故乡,20世纪的一个小城——呼兰河小城。 这里不是天堂,不是人人都会向往,甚至有些充满了无知。萧红仍然描写了它,也算是一种怀念吧。整本书主要讲述了人们的生活琐事,每个故事毫无关联,却又自成一体。这些故事并不美好,但这个小城处处有故事。 小城的东二道街的一个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让我久久难忘。不下雨成了粥;下了雨,这泥坑就成了河。城里的车夫和马翻了好几次车,就因为这个大泥坑。由于不下雨,那泥坑比粥锅瀙湖,比糨糊还黏。车夫爬起来,弄得像个小鬼似的。车夫赶忙去救他的马,不料那马已经倒在泥坑之中了。有些大汉看见了,便着手过去施救。其他人在旁边助威、看热闹,不时还喝彩:“噢!噢!”不一会儿便热闹起来了。这让我体会到人们互相帮助的温暖。 可是后来,关于泥坑的问题,说长道短,五花八门。种树、筑墙,这都是不会掉到坑里的方法。没有一个说要填坑的。唉,多么无知的人们呐!他们再怎么善良,也炮不开封建的迷信,为什么就不能以科学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吗?可惜,他们觉得,人不可抗天! 萧红生动形象地讽刺了人们的愚昧。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这个灰色的社会、城市、道路,就像茅盾说的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不过,这本书中,也是有一抹温的。萧红的童年无忧无虑,和祖父一起劳动,一起玩耍。这让我想到了自己。我金色的童年也是这样的,快乐地玩耍,快乐地学习,干什么都是无比的愉快与幸福。作者的童年虽快乐,但也寂寞。来到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童年与故乡,写下了《呼兰河传》,那样轻盈,那样真实。 一本书读完,我似乎看到了那灰色的天空……
![]()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
|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