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农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 |
新年到来之前,除了置办年货外,还有许多劳务方面的工作要做,这些工作中有的是属于搞个人和环境卫生的,有的是属于美化装饰方面的,有的则是属于迷信活动方面的。精华糟粕并存,总之,生活内容骤然多起来,显得繁忙、热闹、增添了节日气氛。老北京人一般要在腊月二十四这天做一次彻底的冬季大扫除,叫”扫房”。平时可能因为忙于生计,无空搞卫生,为了迎接新年,需要除去一… |
买年画也是过年准备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年前的卫生扫除,旧年画已揭去,需要另贴新图,使人耳目一新。 细究起来,贴年画与贴门神有密切关系。唐代出现了雕板印门神的技术,到宋代逐步演进成印年画。源起无非也是为祈求平安吉祥之意。后来,其内容才逐渐丰富起来。据说,现存最早的宋版年画叫《四美图》,亦叫《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 年画有着色和套色之分,到了明代末年… |
春联又叫对联、门对、门贴。过年时,各家的街门、屋门的门框上,都贴春联,门楣上还要贴”横批”。有文化人的家庭自己写,一般人家可到大街上去买。 腊月二十以后,大街两旁出现不少”对子摊”,贴出”书春”、”换鹅”、”墨缘”、”以文会友”等招贴。摆这些摊儿的都是些书法能人,借机大显身手,一般说来不为赚钱,以消遣和新春助兴为主。当然也不乏一些落拓文人写些对联,得… |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北京的腊月市上一过了”祭灶”,就增添了售门神的摊点,等着筹办年货的人们来”请”。门神的含意、形式和内容,随着历史的延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最初人们贴门神是纪念性的。纪念为人类发明房屋、躲避风雨的圣贤。由于房屋宅院有大小,住户人家有贫富,于是出现了门神与户神,但含意相差不多。久而久之,贴门神的含意逐渐由纪念性变为保卫性,… |
祭灶是老北京人年前的一项重要活动,亦是新年将至的信号,影响之大,涉及各家各户。届时鞭炮齐鸣,气氛浓烈,有”小年下”或”过小年”之称。 灶王是何神灵?老北京人又如何祭祀呢?灶王的名称很多,有”灶神”、”灶君”、”灶王爷”等。在民间,除了少数”教民”之外,差不多每家都供”灶王”,而且称他是”一家之主”又称”司命主”。这位”司命主”是谁呢?历来说法不一,而且释… |
年节期间燃放爆竹的历史相当悠久,爆竹的作用及形式更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的。最初是为驱恶鬼,后来发展成迎喜神,继而普及为喜庆之日的必备之物,至于爆竹本身形式的演变,则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体现。 燃放爆竹的起因众说不一,不过最初是为了驱鬼则无异议。有一则流传极广的古老传说颇具典型性。 上古时有一凶残怪兽叫”年”,每隔365天就出来伤害人畜一次,因此,届时人们皆… |
封建帝王在位时,每至腊月十九日之后,有官府封印,梨园封台之举。 从腊月十九至二十二这4天之内,由掌天文历数之事的钦天监选择”吉日”,颁示天下各衙府,统一封印。封印后,各官员开始放假。在这几天内,各衙府主管为酬谢大家一年的辛劳,要邀请同僚欢饮畅聚一番,已成为惯例。为此,每当封印已毕,前门一带车水马龙,各园馆居楼均无隙地,官员们都在包桌欢饮,庆祝岁末。本来… |
腊月间,在暖房中培育出来的进宫的鲜花叫唐花。它既是供品,亦是上层人家的赠品及堂屋中的陈列品。明代进贡以牡丹为主,清代又用金桔等作为陪衬,红黄相间,更显艳丽。市售之花品种更多,除以牡丹、芍药为主外还有红白梅、碧桃、探春等。暖房之中从培育鲜花,发展成生产新鲜蔬菜,如青韭、蒜黄、冬葱等。隆冬季节,能尝到如此鲜嫩之菜,不能不说是口福。可笑的是起初皇宫内不允许… |
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日,是汉民”腊八节”。该节来源于古时的”腊日”,即”猎禽兽以岁暮祭先祖”之日。汉代以冬至后的第三个戊日为腊日,南北朝时开始将腊月初八为腊日,民间称为”腊八”节。”腊八”是进入年关的信号,亦称”年禧”。商家准备讨账,欠钱而还不起者,亦开始准备”躲帐”,所以有”送信的腊八粥”之说。 ”腊八”这天的典型食物是腊八粥。关于腊八粥的来源说法不一… |
每页 10 条 共 24 页 计 234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第 页 下一页 末页
| | 博主资料 | 
|
本班排行 | 1. | 陈沁妍………[463篇] | 2. | 戴嘉泽………[269篇] | 3. | 李予瞳………[240篇] | 4. | 吴晓辰………[234篇] | 5. | 尤佳琪………[194篇] | 6. | 赵阳…………[123篇] | 7. | 尹欣…………[110篇] | 8. | 方瑞东………[100篇] | 9. | 白雪婧…………[97篇] | 10. | 陈子涵…………[96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