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年画也是过年准备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年前的卫生扫除,旧年画已揭去,需要另贴新图,使人耳目一新。 细究起来,贴年画与贴门神有密切关系。唐代出现了雕板印门神的技术,到宋代逐步演进成印年画。源起无非也是为祈求平安吉祥之意。后来,其内容才逐渐丰富起来。据说,现存最早的宋版年画叫《四美图》,亦叫《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 年画有着色和套色之分,到了明代末年,我国的年画出现三大派别,即天津西郊"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和山东潍县年画。北京人所贴的年画大部是天津杨柳青年画,故亦称"卫画"。 卫画大约于明代万历、崇祯年间,到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才兴盛起来,源起于民间手工点染,是农民的副业,后来发展到专门制作年画的作坊。其工艺主要是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形式。有娃娃、仕女、民俗、戏剧、花鸟等。其中以仕女、娃娃最受人喜爱。过去的年画中,糟粕不少,宣传封建迷信等。其健康内容主要包括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福禄寿禧、吉庆有余、平安如意、家庭美满等。 "卫画"传到日伪时期日趋衰落,胜利后才逐渐复兴。新中国成立后,年画作为一种艺术品,得到了迅速发展,题材也逐步扩大。人民政府为发展杨柳青年画,于1959年在天津成立了专门画店,并着手研究工作,除了挖掘传统外,又增加了现代化的航天、探海等新内容。画店整理出版了四册年画专集,名为《杨柳青年画原作合订集》、《杨柳青年画选》、《杨柳青红楼梦年画集》等,其中有的画册销往国外。 北京售年画有二种形式,一种是"画棚子",在腊月市中是一种专门的行业。各繁华地区支搭席棚,棚内拉起许多细绳,将各种年画挂在上面,任人欣赏。每张画的角上贴着一个号码,遇见喜爱者,将该画号码告知售者即可。另一种是串街走巷卖画的。用一个大包袱一背,沿街唱卖。这种卖画的可以请进院内,如您有空暇,可一边晒暖,一边看画。卖画的一张一张地翻给您看,决不嫌麻烦。看过之后,您买上三五张,他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