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辰博客

    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 首 页 ‖ 博文 ‖ 相册 ‖ 课内习作 ‖ 榜上有名 ‖ 班级主页 ‖ 开心游戏 ‖ 登 录  
  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回归日 农历乙巳【蛇】年六月初七
  正文
(八)贴春联
发布时间:2014/1/28 16:15:36  作者:吴晓辰  点击:261

  春联又叫对联、门对、门贴。过年时,各家的街门、屋门的门框上,都贴春联,门楣上还要贴"横批"。有文化人的家庭自己写,一般人家可到大街上去买。 腊月二十以后,大街两旁出现不少"对子摊",贴出"书春"、"换鹅"、"墨缘"、"以文会友"等招贴。摆这些摊儿的都是些书法能人,借机大显身手,一般说来不为赚钱,以消遣和新春助兴为主。当然也不乏一些落拓文人写些对联,得点润笔为办年货贴补家用。还有一些是有点书法基础的青年学生,借纸学书,增加更多的练写机会,确是好事。 春联是从桃符演变来的。上文提到神、郁垒二神所在的度朔山上那棵枝干3000里的大桃树,是神捉鬼的地方,于是桃木就成了"避邪"之物。最早的门神像是以桃木刻成的,后来改成桃木板或桃木条,称为"桃符"。至于桃符变成春联,据说是始自五代十国时期。当时后蜀孟昶在明德二十七年(964)的除夕,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新年献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此后人们开始在过年时写吉祥话于桃木板上,逐渐成为春联。似乎孟昶所写的是一副最早的春联。另一说法(据黄休复《茅亭客话》载)是五代后蜀每到除夕,各宫门给一对书有"元、亨、利、贞"四字的桃符。太子在自己的策勋府门口的桃符上题写了"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字,认为这是最早的一付春联。宋代过年写春联逐渐增多,在《宋史·五行志》、《梦梁录》、《癸辛杂识》等古籍中都有记载。

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第二天他微服上街检查,看他的命令兑现了没有,果然家家有春联,而且内容不乏佳作,心里很高兴。忽然见一家门首两框无物,一打听是个阉猪的人家,不会写字,未及请人代笔,于是朱元璋NFDBE书一副赠之。该联奇巧、幽默、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符合主人身份,成为历来"名对儿"。联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联虽不错,但是如果以此认为春联始于朱元璋,未免欠妥。 春联发展到清代,已不仅限于过年时才贴,应用更为普遍,名称也不只叫春联。如婚嫁时贴"喜联"、"贺联"、"婚联",办丧事贴的叫"挽联",寿诞时贴"寿联",朋友之间互相答赠,称"答赠联",宅第大门称"宅第联"、堂屋中悬挂"中堂联",以及各地风景名胜处多有"名胜楹联"等等。 贴对联也有一定的规矩,一般人家都贴红对,有丧事"守制"之家的哀挽,则是一副蓝对子。并用蓝纸写"守制"二字贴在门口。北京的"内廷"及王公宗室之府第门,照例使用白纸再加红边、蓝边。一般的宅第联是镌刻在门扇上,是永久性的。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吴晓辰
 打印本文 另存为Word文档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百度收藏

上一篇:(七)贴门神  下一篇:(九)买年画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博主资料

吴晓辰照片

姓名:吴晓辰
学校:南京市陶行知学校
班级:2012级(4)
QQ:360916852
日志:共234篇 本学期234篇
评论:101则

 博主最新日志
日记8[图] [5408]
日记7[图] [5410]
日记6[图] [5473]
日记5[图] [5374]
日记4[图] [5411]
日记3[图] [4716]
日记2[图] [3915]
日记1[图] [4252]
寒假日记4 [3649]
寒假日记3 [3662]
 最新评论
好厉害,真漂亮!
水天一色,真美!
预祝你获得好成绩!
好强大
……
原来如此!
太神奇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真棒!
……
画地真棒
 相关日志
日记8
日记7
日记6
日记5
日记4
 一周热门
 本班排行
1. 陈沁妍[463篇]
2. 戴嘉泽[269篇]
3. 李予瞳[240篇]
4. 吴晓辰[234篇]
5. 尤佳琪[194篇]
6. 赵阳[123篇]
7. 尹欣[110篇]
8. 方瑞东[100篇]
9. 白雪婧[97篇]
10. 陈子涵[96篇]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