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辰博客

    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 首 页 ‖ 博文 ‖ 相册 ‖ 课内习作 ‖ 榜上有名 ‖ 班级主页 ‖ 开心游戏 ‖ 登 录  
  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回归日 农历乙巳【蛇】年六月初七
  正文
(六)祭灶
发布时间:2014/1/28 16:14:47  作者:吴晓辰  点击:394

  祭灶是老北京人年前的一项重要活动,亦是新年将至的信号,影响之大,涉及各家各户。届时鞭炮齐鸣,气氛浓烈,有"小年下"或"过小年"之称。 灶王是何神灵?老北京人又如何祭祀呢?灶王的名称很多,有"灶神"、"灶君"、"灶王爷"等。在民间,除了少数"教民"之外,差不多每家都供"灶王",而且称他是"一家之主"又称"司命主"。这位"司命主"是谁呢?历来说法不一,而且释、道各家中又不见经传,看来他是一位民间传说中的所谓俗神。所以各家记载不大相同。如下的说法具有典型性: 《淮南子》记载:三皇五帝中的黄帝作灶,炎帝作火。他们死后,作为灶神。殷代的灶神据说是一位老太婆,专管人们饮食之事。《吕氏春秋》记载,炎帝的辅佐之神是祝融、祀灶,亦即灶神之意。"五经异义"说,灶王爷叫苏吉利,灶王奶奶叫王搏颊。《庄子》中有"灶有望"的记载。司马彪注:"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

《酉阳杂俎》说,灶神叫隗,貌如美女。还有人说灶神叫张单,字子郭,夫人字卿忌,有六个女儿。其职不但管饮食,还管生死祸福。《封神演义》上说,姜太公封的灶神名张奎,灶王奶奶名高兰英。民国初年,市面上有"善书"《灶王经》流传,其中有"我神姓张名自国,玉皇封我掌厨中……"之句,所以民间有"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柱香"的谚语。 上述灶君属于有"据"可查者。至于传说中的灶王爷,就愈加纷纭了。而且褒贬不一,有的说灶神之心既贪且黑,有的说他是个赌徒恶棍;有人说灶王爷是个穷烧火的,而灶王奶奶却是天上玉皇大帝的女儿。以此论下去,灶王爷就是玉皇大帝的小女婿了。无论如何"灶"既是"神",人们就当祭之。汉宣帝时,传说有个叫阴子方的人,他做饭时见到了灶君,于是杀黄羊祭祀,从此家运亨通,子孙都做了大官。后来人们也奢想灶君赐福,于是纷纷祭起灶神。又一传说,穷苦出身的灶王名张仁,夫人名李义,张仁打柴,跌断了腿,其妻为财主家做工奉养丈夫。后来张仁被烧死在财主家的柴房中,李义为纪念丈夫,在灶头上立供牌。李义死后,其子张诚在供牌上加上母NFDBE李义之名,每年腊月二十三张仁生日时,张诚都要将父母爱吃的糖果之类作供献……。

传说中的黑心灶王名张郎,富贵后遗弃贤妻丁香而另娶妓女海棠,后来张家失火,张郎讨饭无意至前妻处,谢"大娘舍饭",穷困中误认前妻为大娘,羞愧难当,钻进灶中而死,后来被玉皇大帝因同姓而连宗,封他一名灶王,人们尽管对张郎的为人不满意,既然为"王",也只好每年在他死的那天--腊月二十三日奉祀一次。 祭灶活动原为"纪灶",是纪念的意思。炎帝在五行中属火,为火官,主南方,夏季之神。人们为了纪念用火熟食的先神而祭祀,所祭灶神的时间在夏季,即《抱朴子》所说的"孟夏可以祀灶"。至殷代,传说中的主管饮食的老太婆为灶神,其形象比较具体了,周代以祝融为灶神,有明确记载,灶神亦由男性取代了女性。春秋战国时期,其纪念性的含意并未改变。迷信成份的加入,始于汉代,也就是如前所述阴子方在腊八见了灶神,并用黄羊祭祀而富贵之时。这时期灶神的地位由于被道家利用而有所提高。祭祀之日为腊八。这些与汉武帝迷信丹术是分不开的,虽然用炉之灶与民间做炊之灶是两码事。唐宋时期的祭祀灶王与现代区别不大了。清代的众多记载中,所描述的祭祀场面几乎一直沿续到新中国成立初期。 被供奉的灶王偶像亦有沿革,先是由红漆木板或红纸上面写字而成,一般写"司命神位",写全称者则是"九天东厨司命张公定福府君之神位"。无论是写字或是发展成木版印制的灶君像,其佛龛两侧配以对联,诸如:"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之类,横批则是"一家之主"。

北京人祭灶的仪式并不复杂。所供的灶君《纸像》有二种。一种叫"金灶",是常年奉祀之神像有双座和单座之分,如果奉祀人无配偶,则只供单座像。"金灶"虽系木刻版,但水彩印刷较精制,上部还印有当年的二十四节气的日期。另一种叫"烧灶",某些大户人家平时不供奉,只在腊月二十三日临时"请"来(不能说买),举行仪式烧化。烧灶的刻版和印刷比"金灶"显得粗糙了。 无论是祭"金灶"还是"烧灶",其仪式都很简单。在腊月二十三日晚一更左右,由一家中的男主人主祭,北京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其实并不太严格。此时妇女要用净泥涂饰炉灶,叫"挂袍"。供品有关东糖、糖瓜、南糖及凉水一碗、草料一碟,为灶王爷之马而备。还有专门为祭灶制做的小羊油红腊,上香以后,按尊卑长幼依次三叩首,同时口中有祷词,无非是"上天言好事","好话多说,坏话少讲"之类。然后用糖稀往灶口一抹,或将一块糖投入灶中,用意是粘住灶君之口,谓之"粘灶"即少说话,即便说出话来,也是甜言。还有酒糟涂抹灶门,叫"醉司令",让灶王酒醉,也是少说话的意思。香尽之后,取出香根,与揭下来的纸像及草料等一同烧化,将凉水泼在地上,大礼告成。灶王爷今夜送走了,只等除夕夜再接回来。 从礼仪形式上分,还有"阔祭灶"和"穷祭灶"之分。王公府弟、巨贾宅门为了排场,供品相当丰盛,还为灶王爷糊纸活,有升天用的车马等,而小户人家只在灶台上放碗凉水,烧三炷香,磕三个"素头"后,把灶王码一烧,亦算礼成。 关于祭灶还有许多相关内容。祭灶日期,沿袭下来有二十三、二十四两天。明代之前以二十四日居多,逐渐改为二十三日。北京有"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之说。有些地方还分二天进行,二十三日夜"祭荤灶",用鸡鸭鱼肉,美味佳肴为供品,二十四日"祭素灶",供品用水果、瓜子及点心等,但无论荤祭还是素祭,都少不了糖瓜儿。 北京风俗,商号有"三节结账"的规矩。从祭灶开始,各商号派人各处收账。还不起债者四处"躲债",一直到除夕夜才不再讨债。于是北京有"要命的关东糖,救命的包饺子"之说。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民间还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动。 "跳灶王"是民间由古代"驱傩"发展而来的一种活动形式,主要是乞丐们的活动,由腊月一日至二十四日是"跳灶王"的日子。进入腊月后,乞丐们三五成群,扮灶公灶婆拿竹枝闹于门庭,乞钱,谓之"跳灶王",也含有驱邪之意。这一活动主要在我国的东南方进行。东北满族同胞的跳神祭礼中也有祭灶的内容,也可属于"跳"的范畴。而且当地特产麦芽糖,成为祭灶的专利品,称为关东糖。 "打灶王"是一出戏剧的名字,该剧的出现,说明我国各地区的人民并不是都相信灶王爷的。戏中将灶王扮成贪嘴的小丑无赖。极尽讽刺之能事。文人著作中如顾张恩的《土风录》,陆龟蒙的《祀灶解》等,均有讽刺灶王记述。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吴晓辰
 打印本文 另存为Word文档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百度收藏

上一篇:(五)爆竹  下一篇:(七)贴门神


网友评论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博主资料

吴晓辰照片

姓名:吴晓辰
学校:南京市陶行知学校
班级:2012级(4)
QQ:360916852
日志:共234篇 本学期234篇
评论:101则

 博主最新日志
日记8[图] [5408]
日记7[图] [5410]
日记6[图] [5473]
日记5[图] [5374]
日记4[图] [5411]
日记3[图] [4716]
日记2[图] [3915]
日记1[图] [4252]
寒假日记4 [3649]
寒假日记3 [3662]
 最新评论
好厉害,真漂亮!
水天一色,真美!
预祝你获得好成绩!
好强大
……
原来如此!
太神奇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真棒!
……
画地真棒
 相关日志
日记8
日记7
日记6
日记5
日记4
 一周热门
 本班排行
1. 陈沁妍[463篇]
2. 戴嘉泽[269篇]
3. 李予瞳[240篇]
4. 吴晓辰[234篇]
5. 尤佳琪[194篇]
6. 赵阳[123篇]
7. 尹欣[110篇]
8. 方瑞东[100篇]
9. 白雪婧[97篇]
10. 陈子涵[96篇]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