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间,在暖房中培育出来的进宫的鲜花叫唐花。它既是供品,亦是上层人家的赠品及堂屋中的陈列品。明代进贡以牡丹为主,清代又用金桔等作为陪衬,红黄相间,更显艳丽。市售之花品种更多,除以牡丹、芍药为主外还有红白梅、碧桃、探春等。暖房之中从培育鲜花,发展成生产新鲜蔬菜,如青韭、蒜黄、冬葱等。隆冬季节,能尝到如此鲜嫩之菜,不能不说是口福。可笑的是起初皇宫内不允许这类鲜菜进贡,更不许供佛,说它们是"不时之物,有伤于人"。 唐花的培育方法,许多古籍中如《五杂俎》、《燕京岁时记》、《日下旧闻考》、《玉堂答记》、《香祖笔记》等均有记载。其方法是在纸糊的密室中,挖地穴五尺余,种植面上敷以粪土,再在三尺之下火,置沸汤于地坎中,候汤气薰蒸则扇之。种植者非常辛苦,需昼夜不停地摊火,保持温气。
唐花因其以暖气薰开,故也叫薰花,又叫課花。又因士大夫家中以该花置堂中、故亦称堂花。相传此法始于汉代,历代均有发展。唐诗中有:"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之句。可见課花暖育之法,在唐代已能生产瓜果。宋代出了个育花能手,名马塍使暖房设施更进一步。 唐花为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带来了勃勃生气。 现在中山公园中有唐花坞一座,其命名即源于此。隆冬季节,外面百木凋零,而坞中各种鲜花盛开,令游人提前享受到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