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雨辰博客 |
每个学生都学会了吗? 发布时间:2014/9/27 19:04:11 作者:毛雨辰 点击:924 【问题描述】 一上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主要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含义,会读会写10以内的数。练习二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因此练习二不能以练习课的形式来上,而是要仿照复习课的形式,要对本单元有一个知识的梳理。接着依据单元的知识点来进行练习。但是在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为了增加练习题的数量,节省学生的写的时间,我多让学生以说为主,我主观的认为只要学生会说就一定会写。因此总是一题接着一题的进行讲解,1个问题问出,只让学生思考10秒钟,就让他们回答。虽然我都能够听到满意的答案,但是当我巡视的时候,我仍然看到一些小朋友说过的题目依然做错。 【成因分析】 1、教师教的痕迹过重 在每一道题播放出来的时候,我都会将问题进行细化,将问题分成一个一个的小问题,读完题目后,就让学生直接进行回答,遇到有难度的题目,我会先帮助他们进行分析,特别是分析隐藏的条件,这样他们基本上在我的提示下都能够回答正确。可是,当他们自己遇到完整的题目的时候,由于自主能力被我阻碍发展,会有无法自己分析条件的能力,找不到隐藏的条件,所以讲过的题目依然会做错。 2、只关注会做的学生 在我的认知中,有些题目比较简单,就会认为所有的小朋友都会做,而在课堂上往往容易关注那些举手的小朋友,没有举手的小朋友没有关注到,就主观的认为他们已经会了,始终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或者说站在会做的学生的角度上,每做完一道题,就会做一句总结,但是这种对问题的总结是针对那些会做的小朋友,方法的总结能帮助他们举一反三,但是那些不会做的小朋友还是没有理解。 【对策建议】 1、采用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原本的含义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给一个年级讲课,让其他年级学生做作业或复习,并有计划地交替进行,同单式教学相对。在小班化教学中,可以变相采用。在练习课的时候,可以让会做的小朋友继续往下做,教师可以读题给那些识字量比较小的学生听,这样既不会阻碍那些理解能力较高的学生去发展,也让那些不太能理解题意的学生得到关注,可以说,这是一项很好的建议,但是具体实施后是否能如预期一样,就需要实践去证明。 2、关注需要帮助的学生 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还要特别关注那些需要教师去帮助的学生。他们有的可能心智不成熟,有的可能理解能力欠缺,有的可能注意力不能够长时间集中,教师要特别关注这些学生,特别是在练习课的时候。当让学生自主练习时,教师可以直接走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边,帮助他们理解题意或者提醒他们关注课堂,适当的拉这些小朋友一把,就不会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差生”。 3、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很多像我这样的教师总是对学生不放心,总觉得如果很多知识不说清楚他们就不太会知道,总是不敢放手,总想先扶再放,这样反而会让他们不够独立,会过于依赖教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在他们思考之后反馈出的错误才是最宝贵,最真实的错误,这个时候再针对这个知识点做讲解,学生容易真正去理解,并且不容易做错,如果每一种错误教师总是在学生还没有做的时候就说出来,学生少了那种经历错误的过程,在遇到相似的题目时还是会容易做错,而且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
|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019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5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