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主要任务是识字,所以“识字”也贯穿于不同的板块之中,形成一种螺旋递进的关系。“字始字终”是整本教材的基本特点,所以在编排上自然也着力建构了一种“无处不在”的识字环境。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识字课文不同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事学习过程既有实效性又有趣味性,接下来围绕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5篇识字课文来具体说一说。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识字课,共有5篇课文,识字方式呈多种形态:有蒙学识字、儿歌识字、看图识字、象形识字、陨雨识字等不同的方法,详见下表:
单 元
|
课 题
|
识字方式
|
第一单元识字
|
天地人
|
蒙学识字
|
金木水火土
|
儿歌识字
|
口耳目
|
看图识字
|
日月水货
|
象形识字
|
对韵歌
|
韵语识字
|
不同的识字方式所采用的识字方法也是不同的:“蒙学识字”,以传统蒙学的反复诵读为基本方法,在学生掌握字形或对字义理解困难处通过 故事、图片、视频解说等方法加以阐释,注重渗透汉字文化和传统文化;“儿歌识字”,主要采用多种形式朗读的方法,在读中不断复现生字,也可结合生活或阅读识字,适当联结相关知识,帮助巩固生字,强调对语言音韵美的感受;“看图识字”,则重视图文的对应关系,唤醒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加强生活运用;“象形识字”,关注图画、古文字、现代汉字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记汉字,领悟象形字“观物取象,以象示意”的特点,感受汉字背后的文化。识字方式的多样性意味着识字方法的多样性。
以《识字一 天地人》采用蒙学识字的方法为例。传统蒙学识字,主要借助经典蒙学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汉字文化的传承,是蒙学识字的一大任务。蒙学识字,除了反复诵读熟悉生字,对那些识字有困难的同字符的生字,可以借助字符的表义作用,引导学生归类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帮助识记。在教学前,预设学生“地”和“他”两个字易混淆,所以在教学时从两个字不同部首来引导学生学习辨析。1.认识单人旁。“人”是一个独立的汉字,不过它会变。瞧,它的“撇”慢慢缩短,“捺”慢慢站直,变成了单人旁。“单人旁可以和其他汉字组成新的字,和“也”交朋友,变成了新字“他”,组词“他人”、“他们”,这个字和人有关系。2.辨析“地”和“他”的区别。这里有个字和“他”很像,读“地”,和“他”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他”和“地”右边一样,左边不一样。“地”的右边是“土”,“地”就是咱们人、植物、动物生活生长的地方。3.巩固辨析,为句子选择合适的字。(1)这个( )方真美啊!(2)( )是我叔叔。老师读句子,学生为句子选择合适的汉字。
识字课之所以有不同的呈现方式,体现着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在识字知识与能力上,识字教学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尽快走上自主独立识记汉字的道路;在文化认同和精神归属上,帮助学生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喜爱汉字,对汉字学习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