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活动的途径
(一)与语文学科相连接
活动只能运用在班级建设中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用心思考一下,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性活动。学习性活动重在持续性,要想活动内容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此类活动必然是规律性持续性进行。拿我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说,我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设计了以下几项教学活动。
1·针对课文预习——我是小小播音员
活动起因:
课文朗读是学习新课文的重要预习作业,虽然预习单上明确要求要把课文读熟读透,可是从检查结果来看,一半的同学只能做到读准确,远远没有达到读好听的要求。对这项读书作业,尽管家长们把孩子读书的录音发在班级群里,可老师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对每个孩子的朗读进行点评,久而久之,这项预习作业名存实亡,只有一小部分的孩子达到要求。
活动设计:
怎样才能让孩子重视阅读呢?我想到了“谁是阅读之星”的活动主题。我不仅让孩子们发自己的读书录音,还鼓励大家听一听评一评其他人的朗读,第二天在课堂朗读这一环节中,推荐心目中读得好听的同学进行示范朗读。学生都有好胜心和展示自己的心理,都希望在课堂上能被指名朗读,一周中被指名次数最多的同学就能得到“阅读之星”的称号。通过这样的活动持续进行,孩子们的朗读热情高涨,
2·针对生字掌握——百词竞赛
活动起因:
生字词听写是很多语文老师选择的常规作业,对提高语文基础知识有着很大的作用。在我们班也不例外,每天的早读课上我都会进行听写,可是我发现,对一些易错生字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第一次写错了,订正完第二次还是错;第一次写对了,第二次却写错了。我想,错误的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及时进行复习巩固,并且没有用心去记忆生字。
活动设计:
为了提高听写效率,降低错误率,激起学生主动记忆,我们班在每周一会进行“百词竞赛”。我会提前把听写的内容告诉学生,学生在家进行复习,为了自己的目标排除疑难字,这样一来一大部分错别字就被学生主动攻克,还有“漏网之鱼”也会在听写竞赛中“捕获”。
3·针对文本理解——课本剧表演
活动起因:
背课文是学生的老大难,对一些优秀文章的背诵记忆又必不可少。因为多读多背可以让学生体会文章感情,加深对文章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且积累好词好句。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深入文本呢?课本剧是个非常有趣的方式。通过表演动作和神态,学生能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且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对文章的主旨也会有更好的理解。
活动设计:
如教学《三袋麦子》一课,这是一篇通话故事,内容生动有趣,表演性强。教学中,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学生表演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厚。小猪的憨厚可爱,小牛的勤俭节约,小猴的聪明机智被学生形象逼真地表演了出来。表演者对三个角色的形象有了进一步理解,观赏的学生也对课文的主旨有深层的认识, 教学效果显著。这样的表演活动不仅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故事的情节与文章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更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真是一举两得呀!
4·针对作文提高——班级周报评比
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写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2、培养作文鉴赏能力。
3、获得写作的成功感和幸福感。
活动设计:
1、由教师推荐或学生自主申报优秀作文,完成班级周报版面。
2、学生品读作文周报,并作上批注。
3、根据孩子“我推荐”及“推荐理由”的填写,选出作文之星。
4、出示优秀批注,选出“点评小达人”。
(二)与班级问题联系
孩子犯错误,班级出现问题。不管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习惯养成,一成不变的老师选择灌输说教,当然口头教育是需要的,在一定程度上能给孩子带来影响,但智慧的老师会进一步通过组织班级活动来解决班级问题,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是孩子更容易接受并且更加高效。
1· 认识新老师——包饺子一家亲活动
活动目的:
(1)营造良好的家校沟通氛围。
(2)加强孩子与家长,孩子与老师、老师与家长的沟通
(3)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也让孩子体会做菜的不容易。
前期准备:
(1)四个家庭为一组,确定每个家庭的任务。其中一个家庭准备包饺子的馅料和胶皮,另外三组家庭的家长和孩子精心准备一样拿手好菜,准备分享。
(2)“小厨师”们提前搜集关于饺子的来源、饺子各种包法、煮饺子的方法,并思考你和饺子之间的“那些事”。
活动设计:
(1)“小厨师”分享包饺子、煮饺子妙招。
(2)每组选一名“小厨师”围绕“饺子”或“做饭做一分钟左右的演讲。(一组也可以多名)
(3)包饺子比赛
(5)午餐、交流
2·关心他人——我的守护天使活动
活动目的:
减少矛盾的产生,让孩子们学会友善地相处,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关爱集体。
活动设计:
(1)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守护天使,你希望自己的天使为你做些什么呢?
(2)角色代入,以心换心
想一想如果你变成了我们班其中一位小朋友的守护天使,你能为他做些什么呢?
(3.)制定计划,用爱感爱
每个同学通过抽签找到你要守护的人
(4)揭秘隐形天使
(5)说事迹谈感受
小天使们都做了哪些帮助别人的事,谁愿意和我们分享呢?
(6)表扬嘉奖小天使
3· 自信表达——我是“小先生”活动
活动目的:
(1)每个孩子能明确自身认识,既能找到自己的特长,也能接受、学习他人的特长。
(2)充分利用午间阅读 以及课间的时间,让一部分无事可做的孩子有事可做。
(3)培养孩子的表达、规划、合作等能力,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值得骄傲的闪光点。
学生前期准备:
(1)你有哪些本领是别人没有的呢?(现场展示)
(2)你是小先生,你会怎么设置自己的课程呢?(每天教哪些内容,多少天教完)
(3)你打算怎么考核你的学生呢?
(4)准备你的演讲稿,吸引更多的孩子来报名吧!
活动设计:
(1)活动开幕发言
(2)小先生才艺展示
(3)集体活动展示
(4)亲子游戏(拔河 、头脑风暴、蚂蚁赛跑、反向游戏)
(5)午餐、交流
(三)其他
1·弘扬雷锋精神——三月学雷锋活动
活动目的:
(1) 弘扬雷锋“奉献、友爱、互助、向上”志愿服务精神。
(2)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互帮互助,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活动设计:
(1)看雷锋的电影短片、讲雷锋的故事。
(2) 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的“活雷锋”。
(3)帮助他人,我们都是小雷锋 。
2· 学会观察发现——绿博园寻春活动
活动目的:
(1) 感受春天,发现大自然的美。
(2) 为习作积累素材。
活动设计:
(1)寻春:把看到的美景拍下来或写下来。
(2)说春:把拍、记的春天描述出来。
(3)“游”春:成语接龙、落叶画、拔河
四、班级活动开展经验反思
(一)明确活动的目的性
任何一个活动都会有目的,不同的活动也会有不同的目的,而目的的不同也会影响到活动的具体开展形式,所以对组织活动来讲,目的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工作的第一年,因为缺少经验,开展班级活动时只想着活动形式,能把大家聚在一起就行,于是就带着家长和孩子在公园和游乐场玩了一圈,回头想想这场活动的意义在哪呢?如果我能先设定好活动的目标:拉进家校距离,增进师生关系。这样一来,在活动的每个步骤都有了依据,也不会担心孩子除了玩,什么都没得到。有了失败案例的垫脚石,在后期的活动设计中,我会紧扣活动目标,例如在“绿博园寻春活动”中,有一项目标是寻找春天、感受春天,根据这个目标,我设计了“看春、说春、戏春”三个主要环节,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在游戏中寻找春天,感受春天,对春天有了深刻的感受。只要制定好活动目标,并根据目标设计活动过程,就不用担心孩子在活动中“玩心丧志”。因为活动中的“玩”不是无目的、无章法,而是基于活动目标,能给学生带来成长和收益的。
(二)注重活动的完整性
一次完整的班级活动,教师不仅要关注活动过程,活动准备和活动反思也至关重要。活动准备决定着活动过程的效果,包括了教师的活动指导和活动要求?活动反思影响着活动效果。
在相互交流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反思,可以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可以采用师生讨论会的形式,也可以让学生写反思日记,记录活动中的收获及心得体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让活动的内容延续下去;还可以通过写小论文、主题演讲、辩论赛等方式进行交流。通过反思,学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不断地获得提高,还能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
不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还可以发动家长的积极性。在活动准备中,让家长为活动出谋划策,关注孩子的每一点变化;活动后,利用家长会播放学生开展活动时拍的照片、视频,让家长进一步了解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把自己写的感受和体会读给家长听,把自己的活动成果(小论文、设计图纸、手工作品……)展示给家长,让家长见证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