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卉博客 |
我和班级孩子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5/2 14:43:34 作者:陈卉 点击:1443 她是陶行知小学的90后女教师,是五(3)班“陈皮宝宝”们眼中的“陈皮姐姐”。每天清晨,陈老师早早地来到校园,面带微笑迎接孩子的到来,开始了充实又美好的一天。 课堂上,她引领孩子们走进语文的殿堂; 下课后,她和孩子们一起运动,教她们踢毽子、跳长绳的小技巧; 午餐时,她和孩子们坐在一起,有时,会带些自己做的菜与她们分享; 她,是孩子们最爱的“故事大王”,教室、图书馆、操场,都曾是她们的故事讲堂; 她,在最细微处给予孩子关怀;(扎辫子、摸摸头) 她,喜欢用文字记录下与孩子们相处的点滴…… 她致力于让每一个孩子快乐地学习、生活。用真心换真心,以信任换信任。 她,善于觉察和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做他们的精神关怀者; 班里有个叫小A的孩子,陈老师在刚开学就发现他不太合群:常常故作高傲,说些伤人的话;面对老师和同学的赞许他也十分不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接触,陈老师发现,他并不像他表现得那样不在乎,内心仍是渴望融入集体的。陈老师有了一定了解后决定帮助这个孩子。 一次午餐时间,陈老师发现小A 不在座位上,第一时间请配班老师组织好班里的孩子,自己满校园地寻找小A,终于,她在校园的一角发现了小A,落寞地蹲在地上,望着小草发愣。陈老师轻轻地走到他身旁,蹲下身子,询问小A 怎么了。那次交谈让陈老师了解到,其实小A十分渴望朋友,但他不知道该如何和大家相处。于是,陈老师和小A 约定好,每周三、五的饭后一起去操场散步,聊聊近期与同伴相处的点滴。小A在同伴的本子上写下“你真差”,陈老师教他换位思考、学会尊重;小A带了本好看的图书,可他讨厌其他同学凑过来一起看,陈老师鼓励他学会分享,享受更多的乐趣;小A课间总是一个人,陈老师找来和他同小区的孩子,希望他们课间能带着小A 一起玩耍,只要有时间,陈老师也会参与其中…… 一次语文课,同桌没带语文书,小A主动地将书本往同桌那儿挪了一些,捕捉到这个细节的陈老师,第一时间肯定了他的做法,小A也获得了全班热烈的掌声,那一刻,他露出了腼腆的,发自内心的笑。渐渐地,小A体会到了和大家在一起的快乐,也一点一点地改变着自己的言行:他会将喜欢的课外书带来学校邀请大家一起阅读;他会在课间约上小伙伴在走廊上跳绳;还会给陈老师送来一些小惊喜:一株四叶草或是一个大大的拥抱……三年级学期末,陈老师收到了小A 爷爷发来的短信,感谢她为孩子所做的一切,感谢她带给孩子的转变。这条短信,陈老师至今都没有舍得删去…… 其实,班里像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胆小扭捏的小B,爱表现但缺乏恒心的小C,酷爱运动的小D……每个孩子的特点、优点陈老师都可以娓娓道来,在她眼中,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存在,都需要不一样的关爱。 她,耐心地陪伴、悉心地呵护每一个孩子。
![]()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
|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013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5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