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卉博客 |
孩子,我们陪你一起快乐! 发布时间:2019/5/2 13:59:21 作者:陈卉 点击:878 探索:如何让学生快乐? 案例: 班里的少先队员A生,每天都问老师和爸爸妈妈, 我为什么要上学啊?我为什么要写作业呢?我为什么要跟其他小朋友一样?他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很不适应,拒绝认真参加各项体育锻炼、拒绝别的孩子碰一下他的东西...他的朋友很少,再加上他不会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又在交往过程中发生了很多的矛盾和冲突。所以他常常一个人,很孤独。有时候我会看见他一个人皱着眉头,低着头,落寞地一个人走在校园里。 一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吃着吃着我发现A生到现在都没有来吃饭,我赶紧出去找他。听别的小朋友说他在操场,我就顺着操场往前走,发现他一个人,落寞地,孤独地走着,然后走到一块空地上,就这么蹲在地上,手托着下巴,一脸忧郁,我忙跑过去问他怎么了,是不开心嘛?他一脸诚恳、认真地告诉我:老师,幼儿园的时候,小T一直是我的好朋友,而且我们很开心,可是现在呢,为什么我总觉得他都不像我的好朋友了,因为他经常和别人一起玩。他说出这样的话,又让我的心颤了一下,我根本不知道原来一个7岁孩子的内心藏了这么多的小心思。 那一刻我明白,其实A生的内心非常渴望交到朋友,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他总是不快乐。他没有安全感,他害怕失去自己特别珍惜的好朋友,同时他渴望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得到属于自己的朋友圈,只是他不懂得用合适的方法。 作为中队辅导员,我想,我应该尽我所能去帮助他,帮助他获得友谊,找回快乐。 案例分析与思考: (一)通过观察孩子在校各方面的表现以及查阅资料,我了解到A生有可能是艾斯伯格综合症(以交往困难为主),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和老师都应该对他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关心、理解和帮助——在我看来,简言之就是给他爱和自由。 (二)很明显A生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交往困难。这样的孩子,内心是特别渴望获得朋友的,他只是不知道用怎么样正确的方式、方法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去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因此,我可以刻意地为他制造朋友圈,做个引路人,帮他找一些朋友,给他营造这样一个氛围,然后慢慢地教会他应该怎么和别的小朋友相处、怎么样和别人做朋友。一旦他获得了新的朋友,我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他的爸爸妈妈面前大范围的表扬他获得的友谊,让他感受到交了朋友的乐趣和巨大成就感。 (三)针对A生不知如何与人交往的现象,建议他的爸爸妈妈多带他出去和同龄的小伙伴活动、交流,扩大他的交友圈,让他在和同龄少先队员相处的过程中慢慢改变自己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切记不能总是让他一个人呆在家里,不和外界交流。
(四)由于A生缺乏安全感,因此我要努力为他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不能压迫、强迫他的行为,更不能专制,否则会让他对环境越来越恐惧,越来越陌生,情况也会因此恶化。 针对案例采取的方法、少先队实践活动及其效果: 一、做好观察和记录: 爱和自由可以激发少先队员们无限的潜能。而爱和自由的前提是,观察并了解孩子的需要。有些孩子之所以会出现所谓的令成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行为时,往往只是因为他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因此,作为中队辅导员,我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尽量多关心A生,在充分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多和他沟通、交流,了解他的心理,让他觉得自己是被理解的,自己的需要是可以得到满足的,老师没有嫌弃我反而愿意帮助我,让他从心理上感到安全。此外,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家长,家长也定期将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告诉老师,以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帮助孩子。 二、创造契机,营造氛围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朋友,渴望能够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只是有些孩子由于生长环境等原因还没有学会如何正确地与人交往和相处。 作为中队辅导员,我非常愿意去帮助这名少先队员,为他创造契机,给他一个能够和大家一起玩耍的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教会他正确的方法,帮助他建立属于自己的友谊。 我事先找了和A生在同一个小区的一个小姑娘,告诉她:老师需要你的帮忙,咱们班有一个小朋友,他非常渴望交到朋友,你愿意和他做朋友吗?课间的时候老师想请你主动地去找他,和他一起玩,好嘛?这个小姑娘欣然同意了。周二那天,刚好是我护导,课间的时候我看见A生又一个人在校园里晃,就叫来了小姑娘,牵着他们的手说,我们一起做游戏吧!老师和你们玩萝卜蹲的游戏好吗?这个时候又来了一些孩子,于是我们一起玩,这个过程中A生玩得非常开心,也和大家相处地很愉快!后来我问他,和大家一起玩你觉得开心吗?他说开心!我听了很欣慰,想着以后可以多制造一些这样的机会,我相信慢慢地,他会做得越来越好,如果交往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也可以及时给他一些指导。 三、相信孩子,静待花开 一开学的时候,我就发现了A生身上有一些不好的习惯,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对待自己的爷爷恨不尊重很不礼貌;从来不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东西...可是,我同时也发现了他的身上有很多令我欣喜的优点,他很诚实,而且非常愿意听老师的话,讲道理他都能耐心的听到心里去,而且他的心思和情感比其他孩子都要细腻...所以我一直在努力地寻找方法引导他,我也愿意给他时间。我相信,耐心的等待、积极的引导,一定能够看见他的改变的。 终于,我听见了花开的声音。 前不久,A生一大早就兴奋地冲进我的办公室:“老师,你能帮我个忙吗?你能帮我把这些糖发给大家吗?”我当时很意外,因为他之前的表现一直是以自我为中心,家访的时候妈妈也说了他特别的小气,从来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于是我抱住他,问道:“宝贝,你为什么想把糖分给大家啊?”他说,因为我看很多小朋友都把糖分享给大家了,所以我觉得我也应该这样。听了他的话我真的很开心,这个小小的举动让我感觉到他开始渐渐融进这个集体了,他开始体会到分享的喜悦,体会到和大家在一起相处的快乐了。 细想来他最近的改变真的很大! 以前他总是一个人低着头默默地走在校园里,他会随时担心自己的朋友不跟自己玩了,他还会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说一些话、做一些事,可是现在,他下课的时候和大家玩得很开心,他乐于分享,乐于表达,并且我问他,你现在觉得上学开心吗?他说,开心!你觉得把东西分享给别人,快乐吗?他说,快乐! 前段时间,他带过一本很有趣的动植物百科书,那本书吸引了班上很多孩子,课间他们都会围着A生一起看。一开始他的态度我记得很清楚,他皱着眉头说:“老师,今天我不开心,因为我带了一本书来,可是那么多人都围着我的书,都想看我的书。”当时我是这么告诉他的,大家围着你,说明大家喜欢你,想跟你一起玩啊,还有啊,你的书很有趣,大家都特别想看呢,你应该感到高兴啊! 今天呢,他主动地跑过来对我说,老师,今天我带了那本大家都特别喜欢的书,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看! 说实话,他的话听得我心里甜滋滋的。真心替他高兴。 在我看来,每一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他们有自己的想法、特点,甚至有属于自己的小小世界。也正因为这样,成人往往难以理解他们的很多言行,成人经常为了自己在意的东西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这时候我们需要觉察,抛开我们的一切期望、一切需求、一切自我的东西的觉察,真正站在这个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接纳他。如果你因为他做得不好就发火生气,这真的是爱吗?你发火只是因为你想要让他迅速地做到你期望的、你要求的。你希望用你的责罚去改变他的行为,这是爱吗?这个时候你在乎的可能更多的是领导、同事的看法,是在别人看来你班级的纪律和班风。当你产生这类想法的时候,你关注的焦点到底是这个孩子还是你自己? 遇到问题的时候,请真正静下心来,认真地想一想,抛开你自己的需求,用心去理解这个孩子,只是去关注这个孩子,他为什么会这样?他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是他渴望被关注?还是缺乏安全感?还是他内心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觉察之后,你就会慢慢地开始接纳他,理解他产生这些想法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帮助他。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正因为是人,更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做好觉察与微探。教师应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关注自己,当我们真的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也许我们会更加理解孩子。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探索出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别害怕,只要我们坚持去做。 最后,我想用这样一句话作为“觉察与微探”感悟的结尾:不再寻找、不再渴望、不再追求,自我中心的活动一消失,爱就出现了。
![]()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
|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092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5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