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好听。
2.认识6个一类字,6个二类字。能记住一类字的正确笔顺。学习新部首:“衣字旁”。
3.学生思考: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会想些什么,
说些什么?
预习要求:
1.读一读:借助拼音努力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说一说: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会想些什么,
说些什么?
3.练一练:看懂课文后面的笔顺表,试着写一写。
4.问一问:你有问题想问老师吗?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一
-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1.提检查要求(桌长当小老师,仔细听、认真评、耐心教)
2.按要求同桌互查。
3.反馈。
请读得好的同伴夸夸他(她)
询问没有举手的同学问题出在哪,正音。
出示老师预设的要注意的字音。(惭、松、摸)
-
现在还有读不准的字吗?
(二)练习读好听
1.光是把课文读准确,就够了吗?还要读好听。老
师为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位播音员叔叔,大家听一听这位播
音员叔叔读得怎么样。
提要求:看屏幕上的四幅图听课文朗读。
2.想不想学一学?那就再听一遍。(要求:看着文字
小声的跟着读,可以想象画面)
3.练读
4.分自然段挑战读、评价。
(三)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四排词语,指名读。
2.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3.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4.选用一些词语说说自己记得的课文内容。
二、检查预习二
1.同桌互相说说: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会想些什么,
说些什么?
-
集中反馈,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师:有一天,山上的小松树对山下的大松树说起话来,它在说些什么呢?
-
生:(预设读第二小节)
师:听明白小松树说的话了吗?它说了几句话呢?
生:(预设两句话)
师出示第一句: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师:小松树是怎么夸自己的?(板书:多高哇)想想这时小松树
心里怎么样?
生:(预设很得意,很骄傲)
师:谁能当小松树,像它一样得意地说说话?
师:你觉得小松树这样讲话怎么样?
生:预设:没有礼貌,说喂;太骄傲了……
师:小松树还夸自己什么了?
生:(预设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师板书:看得远)
师:那文中的大松树是怎么回答小松树的呢?
生:(预设没有回答)(师板书没有回答)
师:难道大松树比小松树长得矮吗?(引到风伯伯说的话)
生:(预设说风伯伯的话)
师:你听明白风伯伯的话了吗?小松树长得高,看得远,是谁的
功劳呀?
生:(预设是大山爷爷小松树才能看得远的)
-
引导学生回答思考的问题
师:原来我们的小松树在大山爷爷的帮助下才长得高,看得远,
并不是自己长得高。风伯伯那么温柔地给小松树讲道理,相信他
也听明白了,如果你是小松树,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呢?说些什么呢?
生:(预设:原来我看得远是大山爷爷帮忙呀。)
三、说说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1.同桌相互说
2.抽签指名小组说
四、写字
1.互相选择一个自认为比较容易写错笔顺的一类
字考考同桌。
2.师再抽签抽查几个易错的字的笔顺。
3.认识新部首,并联想学过的哪些字中带有这样的部首
4.同桌共同合作,整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一比哪一
桌找到多,找的准。
5.在习字册上写一个描一个
【备课思考】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修改过的课文,和之前的课文内容相比,少了最后一小节: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现在的课文没有小松树听了风伯伯话后的反应。所以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特意关注到这一点,猜想教材编写者是想让学生自己设身处地,假如自己就是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因为在思考问题: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已经有过铺垫,所以学生在一步步地引导下,很自然而然的有很多想法,想法都是围绕着课文主旨展开的。有的学生说:我会向大松树道歉(之前小松树直接说喂,很没礼貌)。有的学生说:小松树会明白,自己看得远是因为自己有大山爷爷的帮忙(读懂课文的表现)。因此改编的课文,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主旨,但是却能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当然这完全离不开在教学过程中的深入浅出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