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卉博客 |
《台湾的蝴蝶谷》教学设计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6/4/25 11:01:47 作者:陈卉 点击:942 一、教材分析 《台湾的蝴蝶谷》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台湾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丽而壮观的奇异景色。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祖国的宝岛台湾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第二自然段写“蝴蝶谷”名称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具体形象地描写了蝴蝶谷的迷人景象。第四自然段写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课文语言优美且具有极强的画面感,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借助教材,可以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走进台湾,了解台湾,激发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3、能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脉络、结构,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简单介绍台湾的蝴蝶谷。 4、感受蝴蝶谷迷人的景象,激发学生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三、课标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指出: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听、模仿、朗读PK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检查预习一、模仿朗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根据词串的提示介绍蝴蝶谷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积累和运用) 4、通过诵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朗读,勾画好听的句子,模仿读。
四、语文课程设计对学生素养的培养 1、教会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预习作业的布置和检查 2、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把握整篇课文的结构) 3、逻辑思维能力——词串的排列存在一定的逻辑意义,孩子先读又用 4、语言表达能力——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中,从互当小老师,评价,到为什么读的好听,再到最后的借助词串说课文内容,给予了学生充分地表达时间和机会。 5、倾听能力——同伴合作,一来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二来教会学生“倾听”和“评价”。 6、观察能力的培养——最后一环节的寻根识字,要求学生观察字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四、教学环节设计的目的 A.预习检查一: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对学生预习的检查和反馈,在预习的基础上对于重要的字、词句进行引导,从而提升。 ——注重同伴之间的合作,以及合作之后的表达
B.同伴合作读词语(去拼音) ——再一次对一类字、二类字的读音进行巩固和检查,解决字词问题,使学生的基础更扎实 ——强调合作,有助于同伴之间的沟通、合作能力的培养 ——去拼音是一个小小的提升,同时提前告知去拼音,可以激励学生有针对性地准备,重点关注自己掌握得不够好的字或词 ——积累课文中的关键词,且词语的排列有逻辑意义
C.看着图画听(出示图+段落,关键词标红) ——形象思维占主导,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上阅读 ——带着词语看图听,有助于学生在语境中积累词语,为后面的运用词语做铺垫 ——结合图片听,在听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对课文有初步的整体感知
D.听课文,边听边跟读,模仿,朗读PK ——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和习惯,结合之前自己听到的喜欢的句子,学习着读一读。既能听得高效,又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学生模仿播音员阅读,有利于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完成教学目标 ——互相评价,表达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训练表达能力,在表达喜欢的原因的同时,也可以提醒自己注意模仿
E.蝴蝶谷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与上一环节带着图片、文字听课文相结合,出示图片和关键词的提示,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更好地运用词语。 ——反馈学生听的效果 ——展现个体的差异性,每个孩子印象深刻的点都不一样,给孩子跟随自己的意愿表达的机会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反复读重点段落,让学生带着不同的体会去读 ——可以更自然地梳理课文的结构,学生也很容易接受
F.我们来当小导游 ——在了解结构、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课文中关键词的积累和运用 ——较全面地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前面两个环节相辅相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依次提升 ——语文学科的趣味性,合作当小导游,比简单地让学生回忆台湾的蝴蝶谷更能吸引学生。
![]()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
|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017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5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