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丽娟博客 |
9月教学反思(梅丽娟) 发布时间:2015/10/8 22:12:06 作者:梅丽娟 点击:1190 他山之石——“先学后教”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给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猎人进山打猎要带两样东西:猎枪和干粮。如果学生只注重知识而不注重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像猎人走进山林时只带干粮,不带猎枪。 预习,是数学新授课前实施阅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讲课前学生先行自学的一个阶段,其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同时也为老师上课做好准备。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除了有赖于教师的“善导”这一外因外,更有赖于学生学习内因的调动,这内因即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预习把学习推到了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学生通过自奋其力已有所悟、有所知、有所得,上课时学生便会拿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讲”相印证,这便会使学生经历一连串的心理感受,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决不会没有困感,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都有很高的价值。” 预习的作用由此可见一般。如果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也就可以说,“好的预习就是新授教学成功的一半”。所以 我们现在十分重视和提倡预习,早在明代就有人提出:“与初学讲书,教弟子先将该讲之处理会一遍,方与讲解。”叶圣陶先生也强调:“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 正有了这些理论指导,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预习。 预习做哪些事?叶圣陶先生说:“预习事项无非翻查、分析、综合、体会、审度之类。”我们数学的预习是看、思、试、质疑、反馈五步预习法。我们指导学生:“看即将学什么,我会什么,我不会什么,我能想到什么;思考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试着完成书上的简单习题;对于学习内容有哪些质疑,可以是概念疑,也可以是习题疑,可以请父母帮忙,可以请小伙伴帮忙;最后第二天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反馈。” 第二天的四十分钟课堂教学环节也有了改变:第一个环节是基本练习,这是学生可以依葫芦画瓢的习题,做完先让学生小组交流,可相互检查预习情况。第二个环节是学生质疑,当然学生有时没有疑问,但并不代表就没有疑问。这时需要老师质疑,可选用习题质疑,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往往这些质疑的地方就是重难点和学生易混淆易出错的地方。第三个环节是巩固练习和作业,由浅入深,适性个性,分层进行。当然在时间安排上也有了一定的改变,第一个环节大约五分钟,第二个环节大约十分钟,显然,练习时间充裕,习题的密度增大,安排更要求符合学生实际。 如:三上第一课时《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预习时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书第1-2页,完成第1页基本练习。接着让学生重点看口算的方法,并说一说。最后提出疑问。学生在看书并完成基本练习时是没有问题的,那么课堂上先是交流彼此的预习情况,再互相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既检查了预习情况,也有同伴的互助互评,让每个孩子都投入到今天的学习中去。最难的地方是质疑,学生没有疑问。这时我就提问:围绕基本练习题,说出算法,学生都是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算几乘几,再根据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添上几个0。即时追问:书上提供了三种方法,你为什么选择这个方法?依据是什么?显然,这就是这节课的核心,是算理所在。这是问题质疑,接着是习题质疑:40×5=200,乘数末尾只有一个0,为什么积的末尾有两个0?两次质疑就是本节课的重难点,由学生小组讨论解决,既显现了小班特色,又夯实了计算的算理教学。 “学习有法,学无定法”。学习是有规律的,而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预习则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 我们预习还是为培养自学能力服务的,但不完全等于自学能力。契诃夫说:“方法是才能的一半。”如果学生善于运用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为“我要预习”,自学能力自然就培养起来,数学能力也就会提高了。让孩子从低年级开始养成我爱预习、我爱学习、我爱数学的好习惯。
![]() 请您评论(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游客不能评论。[请登录]
|
|
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 V2020.00611.final 051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5 管理登录 |